中读

他们的化装舞会

作者:杨聃

2018-03-07·阅读时长9分钟

12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3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71年,玛丽莎·贝伦森装扮成意大利贵族玛切萨·卡萨提出席普鲁斯特舞会(塞西尔·比顿  摄)

从圣诞前夕到新年伊始,化装舞会的筹划者们在网络上散布了有关派对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公关手段,有些是慈善募捐,还有些标明票价的应该算商业活动了吧。就像奢侈品的Logo化一样,这种原本只属于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被简化得只剩一句主题了。

化装舞会原本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宾客们踏入门廊就能体验到主办者所期望的生活。他们不只是看客,还要扮演角色。对女性来说,角色所需的服饰成了相互“角逐”的焦点,不但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美感。20世纪30年代,温莎公爵夫人就曾为龙虾裙找到梵克雅宝制作可搭配的珠宝,当时珠宝商从衣服拉链得到灵感引申了Zip珠宝的设计,但这件标志性的首饰在将近20年后才诞生。在高级定制的领域,耐性是另一种所需的特性。可惜如今是一个讲求概念的年代,不再是那些工匠兼艺术家用其双手表现创造力的年代,工匠们给这些冰冷的器物赋予了生命,而我们离这种“生命力”却越来越远了。

强者奥古斯特将工艺和技术成就留给了萨克森,但他也绝非单纯的唯美主义者。青年时的他曾在一场奢华的化装舞会中,先后装扮成亚历山大大帝和墨丘利神,这不仅仅是娱乐,也是向皇宫里云集的外国官员和代表发出了一个具有讽寓的信息。亚历山大显示了他如饥似渴的征服欲,在强者奥古斯特当政的大部分时间里,扩张战争一直是主旋律。他一度夺取波兰和立陶宛的王位,将其领土扩大了原本的20多倍。而墨丘利作为商业之神,则象征着矿藏丰富的萨克森的商贸权。绝对君主的时代里,化装舞会被赋予了地缘政治意义,充当一种外交工具。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声音的生意

脱口秀立足之道

1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