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3-07·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0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黄花梨亮格柜(18世纪)
这是一个有趣的展览,灵感来自18世纪中法家具的相似性。
展厅进门处,陈列着一顶四人抬的单人轿子。乍一看来,和中国传统的轿子并无大异。法国克雷默古董行的总监米凯尔·克雷默热情地介绍道:“这是17~18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仿中国式轿子,完全由当地工匠制作,法国人称之为抬椅。”这顶轿子完好地保留了18世纪的状态,红色丝绒的内衬,轿厢三面用玻璃代替了中国的布帘。1659年上演的莫里哀剧作《可笑的女才子》中,还提到这种封闭的中国式大轿。
17~18世纪,中国的轿子成为欧洲有钱人竞相追逐的奢侈品,达官贵人纷纷学着中国官僚的样子乘坐轿子。1700年1月,凡尔赛宫举行以“中国之王”为名的盛大舞会,国王路易十四登场时,竟然坐在一顶中国式的轿子里,带来全场一片活跃。欧洲两位最负盛名的嗜轿者是比利时的那穆尔公爵夫人和科隆大主教克莱芒·奥古斯都,公爵夫人坐着30人抬的轿子衣锦还乡,大主教则乘着轿子在他的教区内巡行。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