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观影杂谈——从黎明歌唱到夜晚

作者:唱歌的虎

2018-03-07·阅读时长7分钟

477人看过
与“美声”有关的三部电影:«非凡的艾玛»、«绝代妖姬»、«四重唱»。

(一)

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放映外国电影比以前多了一些,其中有一部我至今难忘,不是在电影史上多么经典和有名,主要是一定程度上它是我欣赏歌剧的“启蒙老师”之一,那就是1979年的捷克电影«非凡的艾玛»。


«非凡的艾玛»


艾玛·德斯汀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二十世纪初有过世界级声誉,是大都会歌剧院的明星,曾与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歌剧舞台上合作过。而这部电影«非凡的艾玛»说的是这位歌唱家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段经历。

她在结束了一次轰动的巡演后回到家乡捷克,这时正值一次大战,捷克还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她的美国经纪人劝她暂时别回,等和平后再说,但她执意要回。从纽约出发前,一个捷克同胞请她把一件有“内容”的披肩带回去,到时候会有爱国人士去取,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没想到这披肩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先是被拘押,后来又被软禁在家里,国内的歌剧院也根本不敢请她演唱,家产被查封,她爱的人最后也被害死。但这种种困苦和折磨都未能让她放弃原则,她始终没有出卖爱国同胞,也坚决拒绝了统治者让她当卧底的企图,不让她出国她就不出,不让她在歌剧院唱她就在露天为同胞免费唱。

当时觉得真是被这电影震了,女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当然是很让我感动,但说实在的,更让我觉得震撼的是里面的音乐和歌声。七十年代末就从收音机里听过诸如“世界十大男高音”、“世界十大女高音”之类的介绍,但看这部电影时的声光色的全方位感受是第一次,被美声,具体来说被歌剧彻底迷倒。

电影片头字幕部分,观众迎面就被«歌女焦空达»中气势磅礴的咏叹调“袭来”,然后是密集的近八分钟歌剧表演片段集锦,《阿依达》、《卡门》、《唐璜》、《艺术家的生涯》、《丑角》、《蝴蝶夫人》等,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日后听过上百遍的咏叹调都是什么剧里的,只是觉得太好听了!太美了!

除了片头,整个影片的故事进程中,不同情境下,经典歌剧的音乐和唱段不断响起,画面有时是美丽的外景风光、有时是古色古香的内景陈设、有时是忧伤愤懑的女主角。我这时候正在读大学,喜欢听校园里的各种讲座,包括音乐欣赏讲座,而这电影简直就像是最高级的歌剧欣赏课。

在电影快结束时,随着艾玛走在森林中和在湖里划船的画面,歌剧«玫瑰骑士»中那首人间最美三重唱的女高音开始部分唱响,我敢肯定,除了我之外,一定还有不少跟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从此匍匐在歌剧艺术足下。



(二)

表现阉人歌唱家美声歌唱艺术的著名电影«绝代妖姬»(«Farinelli»)是1994年拍摄的,一上映就非常轰动,这恐怕是大家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听到逼真的“阉伶”。我大概是在新世纪开始时才在DVD碟上看到这部电影,虽然这时对不少歌剧已颇为熟悉,但对巴洛克时期的还不怎么了解,阉人歌手也是只在书里读到过,看到这片子时,从剧情到歌声都让我大吃一惊。


«绝代妖姬»


电影的主角法里内利是真实人物,十八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阉人歌唱家,六岁就有优美圆润的歌喉,究竟后来怎么成了阉人歌手,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他八岁时被马踩碎睾丸,意外住留了天籁般的音质,一说是他的家人将他阉割,为了让他一生拥有天使般的歌喉。他十七岁成名,红遍了欧洲,演唱的著名曲目里有波尔波拉和亨德尔的歌剧咏叹调。据记载, 他歌唱时音量宏大并音色优美,音域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四个八度之间游动, 可以将一个音完美地拖上一分钟。

电影的时间跨度是从他即将成名到结束舞台生涯去西班牙宫庭,剧情有历史记载的真实部分,也有虚构想象的部分,二者结合构成有张力的故事。

法里内利和哥哥相依为命,弟弟因宛若天籁的嗓音和技巧征服世人,被大家狂热崇拜,当然也包括不同社会阶层的女人们。兄弟俩不但在艺术方面密切合作——哥哥作曲他演唱,而且还共享女人——弟弟凭艺术征服女人心,哥哥则享受女人的肉体。哥哥一直想写出有深度的惊人作品,但在弟弟成名后满足于只写能让弟弟炫技的肤浅之作,这受到了音乐大师亨德尔的严厉批评。兄弟俩在与亨德尔反复几次的翻脸与和解后,弟弟在舞台上演唱大师的作品,哥哥失意地离开。但血毕竟浓于水,兄弟俩最后还是重归于好,哥哥在弟弟爱恋的女人肚里留下了孩子后悄然而去,这是他们共同的孩子——艺术和爱的结合。

除了骇俗的剧情,这部电影其实更让人惊奇的是对阉人歌唱艺术的展示。我们无缘真的看到、听到十八世纪的法里内利和他的辉煌演唱,但电影以艺术手法最大限度地重现了那些传奇的时刻和场面,并借助电脑技术把假声男高音和女高音,或许还有童声的演唱合成,模仿想象中阉人歌手的美妙歌声。

我在看过这电影之后,曾从一张CD中听到最后一位阉人歌唱家二十世纪初的演唱片段,所录唱片磨损得很厉害了,他的年级也已经很大,但那几句唱还是把我惊得差点跳起来,那么高!那么有力度!要是他年轻时候得唱得多好啊!从这里可以知道,法里内利的观众称他是“神一样”的人是太自然了!

电影里有两个特别精彩的桥段,也是被大家传看和听得最多的。

一个是法里内利在大众面前跟小号“叫板”,他唱一段后小号吹一段重复,最后小号被他高亢、优美、颤音华丽、拖腔悠长的歌声打败。这一段有历史根据,他的确唱过波尔波拉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的咏叹调,在那首歌曲中,人声和号声此起彼伏“一争高下”,小号和观众都为法里内利折腰。

另一个是法里内利在舞台上演唱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但见他白脸猩唇、绣金的大红缎氅曳地、美妙绝伦的歌声中透出无尽的悲怆,崇拜法里内利的姑娘和心情激动的亨德尔都在乐句结束时晕倒了,很多观众大概也被这绝代歌声击中,在心里晕过去了吧?!


(三)

达斯汀·霍夫曼在塑造了那么多杰出的银幕形象后,2012年75岁的时候,为我们奉上了一部他导演的电影«四重唱»。电影中的角色都是老人,不过有点特殊,都是退休的音乐家,他们都曾有过辉煌的职业生涯,现在年至老耄,在一家以英国大指挥家比彻姆名字命名的“比彻姆之家”养老院安享晚年。


«四重唱»


电影的故事围绕着养老院准备一年一度的“威尔第诞辰音乐会”展开,这个音乐会除了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还有募集慈善捐助的目的,所得善款可以维持养老院的运行。主角是四个曾经的歌剧演唱大腕:简、瑞吉、维尔弗、茜茜,其中简曾经还是耀眼的明星。简若干年前退出舞台,现在更是家财耗尽,无奈之下才住进养老院,而她已经住进几年的前夫吉瑞对她一直有未解的心结;过去的“花花公子”维尔弗现在仍不忘撩一下漂亮的女医生和护士,更主要的其实是不愿服老;茜茜脑子时不时有点糊涂,说话和做事像个可爱的甜女孩。他们四人过去曾经在歌剧«弄臣»中有超一流的合作,音乐会导演希望他们四个能在音乐会上再唱一次剧中那段著名的四重唱。简由于担心发挥不好而不愿意唱,瑞吉想唱但对简有抵触,维尔弗着急地出主意,茜茜帮忙又添乱。经过一些周折后,四人终于站在了音乐会的舞台上,上台前,已在简诚恳道歉后尽释前嫌的瑞吉再次向简求婚成功,他们的手挽在了一起,四重唱的美妙歌声响起来了。

 

如果单从剧情说,这就是一部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电影。虽然他们以前曾意气昂扬和被鲜花围绕,但年老之后也跟普通人一样,有身体上的各种病痛、衰弱、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有精神上的某些落寞、悲哀、对暮年种种的无奈甚至愤恨之情,他们也会对护士撒点娇,也会为谁坐在风景好的窗口吃饭争吵,也会有耍小脾气不讲理的时候,也会因之前的名声而孤傲和有些难侍候。但他们毕竟跟普通人又不完全一样,他们是艺术家,他们的世界里有音乐,这让他们的养老院生活比一般人有更多乐趣,无论是晨间在花园里吹黑管、暮色里在凉亭里拉大提琴,还是几个人在大厅里来一曲弦乐四重奏,或是练一首三重唱,老年有音乐的陪伴和滋润的确是一件幸事,一切肉体和精神的痛都会在音乐中得到抚慰。

这电影的故事其实编得有些简单、松散,但恐怕观众不太会在意,因为如果撇开剧情的话,这片子就是达斯汀·霍夫曼献给音乐艺术的一束芬芳鲜花,每一个镜头都渗透了他对伟大的音乐和音乐家的崇高敬意,而观影的我们则追随着他的镜头,在美妙的音乐和优雅的音乐家们面前躬身膜拜,至于故事好不好什么的,管它呢!

从音乐角度,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听到:老人们在导演挑剔的唠叨里练习«茶花女»里的“饮酒歌”,«弄臣»里“女人善变”的音乐刺痛了瑞吉的心,一位老人在拉圣·桑的大提琴曲“天鹅”,一头如雪银发的女钢琴家在教小女孩弹海顿的“军队小步舞曲”,瑞吉为了躲简跑到教堂里时有人在管风琴上弹巴赫的托卡塔,两位老人在快乐地唱英国民歌“拱门下”,瑞吉、维尔弗、茜茜在听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三重唱。......在最后的音乐会上,曾经与简“平分天下”的女高音兰利身着红裙唱起了歌剧«托斯卡»中的“为艺术,为爱情”,简、瑞吉、维尔弗、茜茜压轴唱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四重唱“赞美你,美丽的爱神”。

除了四位扮主角的演员,其他扮次角的演员和群众演员基本都是真正的音乐家,包括演奏家和歌唱家,他们在片中本色出演,举手投足和演奏、演唱之间透出的优雅高贵气质让人着迷;最后演员表上,其中一些人年轻时美丽的舞台照片更是让我们又激动、又感慨,岁月流逝,音乐永存!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作者

唱歌的虎

发表文章77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300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