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5月份,物价的变动更向通缩迈进了一步。CPI同比增长1.2%,低于4月的1.4%。至此,中国的物价增速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2.0%。而物价低迷的时期与降息周期几乎重合,在此期间,基础利率下降了75个基点,流动性逐渐充裕起来。降息也无法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中国经济似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而破解它,也只有用加大财政投入、扭转操作等办法。
三次降息,短期利率降下来,但远端利率居高不下。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从今年稍早时的将近5%跌至2%左右,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甚至降至1%左右,和超额准备金利率0.72%仅差28个基点。但长期利率并无明显下跌,甚至出现了上升。10年期国债和1年期国债的期限利差快速扩大势头,6月中旬已处于近2个百分点的历史较高水平。短期资金接近零成本,热钱溢流,炒高虚拟资产,吸引居民前仆后继地进入股市投机;长期利率的高成本却阻碍着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银行惜贷,企业借款困难,央行统计的一季度贷款平均利率高达6.8%,而一季度名义GDP增速才5.8%。本来负债率很高的中国企业,更不敢加杠杆扩张产能。小微企业要获得贷款,要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互联网金融机构微金所的统计显示,4月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28.19%,相比上月上升约1.92%。
利率传导不畅,其实从近日媒体对温州金融改革的调查中就能看出端倪。三年前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企业主成群结队地跑路,截至目前,信贷崩盘共涉及上万家企业,银行业基本确认的损失总额高达1600亿元。温州借贷危机中,典型的企业都是非上市民营企业,企业掌门人行事大胆,高杠杆经营,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从700%到1000%。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上稍有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断裂。不幸的是,这正是中国很多企业共同的财务状态。温州的借贷危机,银行是最大的受害者,据信几乎当地所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都达到两位数,有些甚至高达两三成。2013年温州一市坏账核销总量竟占到全国银行业的28%,一个曾经因民间金融活力被广为赞誉的城市,却因金融风险的突然释放造成巨大破坏力。也正是有了温州的教训,整个金融体系对兑付危机都是严防死守,绝不敢让挤兑由单个事件蔓延开来,造成全行业的威胁。也因为此,今年连续发生了天威债、中富债和广西有色债等多起债券违约事件,但大多得到了大股东的垫资兑付。刚性兑付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导致风险累积,可为了维持借新偿旧的局面,刚兑不能打破。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84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