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03-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2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加拿大学者马塞尔·达内西
人人都是符号学家
赵毅衡所著《趣味符号学》用了100个有趣的小故事,来阐述符号学的一些基本道理。第一个故事是:“新娘子为什么要盖着头?”据说,一旦揭开盖头,新娘子从此不新,哪怕过门,新娘子还要妆新。“这是因为大家看不到新娘之新,必须有个符号在婚礼上代表这个意义。”类似的情形有:中国许多地方,用亲家公、亲家母称呼父母的好友,或者父母前任配偶的父母,或是订下婚约的对方之父母。“越是血缘不亲的,越是要叫得很亲才行。为何缺什么,就偏偏要显摆什么?因为意义不存在,才需要符号。反过来,一旦意义在场,符号就没有必要了。最简单的例子是男女送秋波眉目传情,你看过夫妻互送秋波吗?”
加拿大学者马塞尔·达内西在《符号学导论》一书中说:“像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在学术界或社会上,符号学从来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原因是符号难以定义,在传统学术范畴中很难确立符号学的位置。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符号学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符号学的方法。当我们本能地探究某些事物的意义时,我们实质上就在从事基本的符号学思考。”符号学的研究对象简直无所不包,就是因为它研究的是意义活动,这基本上等同于人类创造的所有文化,如《趣味符号学》的前言中所说:“任何时候,当我们不追求意义时,我们的意识就停止了。”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8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