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美制造业重新洗牌?

作者:谢九

2018-03-05·阅读时长5分钟

37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4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日前发布一份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指出中美制造业之间的成本差距已经非常接近,如果将美国制造业成本指数视为100的话,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指数为96,也就是说,如果一件商品在美国制造需要100美元,在中国则需要96美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微乎其微。按照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预计,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甚至将比中国便宜2%~3%。

无独有偶,最近的《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杭州一家名为科尔集团的纺织企业,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2亿多美元设立纺织工厂,公司董事长朱善庆表示,在中国,纺织企业都在亏损,但在美国情况很不一样。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中国纺纱业的成本比美国已经高出了30%。纺织业曾经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制造业之一,但是现在,中国纺织业却将工厂开到了美国,虽然到目前为止只是个别案例,但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差距缩小,是导致中美制造业成本日渐接近的主要因素。从中国劳动力成本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而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收入也基本和经济增长同步。过去10年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万元上涨到2014年的2.88万元,涨幅188%;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3200元上涨到1万元,涨幅超过200%。由于美国经济增速远低于中国,人工成本的增长也就远逊于中国。而美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并且提升了制造效率。因此,在同等效率下,中美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差距迅速缩小。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工资上涨了187%,同期美国工资只涨了27%;按生产率进行调整后,中国工人去年每小时挣12.47美元,而美国工人时薪为22.32美元。虽然美国工人时薪仍然大幅高于中国工人,但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而且,随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用工不足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还将使得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差距还有继续缩小的空间。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01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侯孝贤的戏梦人生

诗意、乡土与寓言

20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