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九二共识”与16年前的一个“忠告”

作者:宋晓军

2018-03-05·阅读时长3分钟

46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08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左)和辜振甫共同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隔绝40多年后举行的首次会谈

11月7日,大陆与台湾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了66年以来的首次会晤。尽管大陆媒体对这次会晤报道了很多轻松、有趣的花絮,但在报道中提到最多的还是一个专用词,这就是1992年两岸官方达成的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那么为什么“九二共识”这个专用词如此重要呢?由此,我联想到了16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的一个“忠告”。

1999年5月24日,也就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空军轰炸机轰炸后的一周,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当天出版的《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的世界无序:欠考虑的科索沃战争破坏了同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的文章。在文章中基辛格写道:我们决不能在亚洲重蹈覆辙,执行在巴尔干给我们带来如此痛苦、带有感情色彩、欠考虑的那种政策。那么我为什么会从“九二共识”这个专用词联想到基辛格16年前的那个“忠告”呢?事实上,就在基辛格文章刊发一个多月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就抛出了公开否定“九二共识”的“两国论”。随后,台湾的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由此“九二共识”就在台湾领导人的嘴里消失了长达9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9年里发生了美国总统换届、中美南海“撞机事件”、“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爆发等一系列大事,同时在这9年里两岸的综合实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以当年美元计价的台湾GDP从1999年约占大陆GDP的28%,下跌到了2008年时约占大陆的9.1%。再比如,以当年美元计价的台湾军费开支从1999年与大陆基本持平,下跌到了2008年时只占大陆军费开支的九分之一。除了这些数字对比外,鉴于台湾方面一直否认“九二共识”,大陆的全国人大不仅在2005年制定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同时在军事装备发展上也采取了当年戚继光抗倭时提出的“伐其长技”的思路,利用自主的产业技术基础重点发展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手段。应该说,大陆这种立法与突出重点发展武器装备的“双管齐下”策略,大大提高了台湾方面否认“九二共识”和美国协防台湾承诺的成本,后来美国军方专门将其命名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相对论世纪

爱因斯坦和他所发现的宇宙

17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