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民币贬值,仅仅是开始?

作者:谢九

2018-03-05·阅读时长5分钟

4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3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人民币这一轮贬值始于今年8月11日,当时央行出其不意地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近2%,创出了人民币近20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在国际市场引发剧烈震动。当时央行解释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所以需要做出调整。

在美元加息等背景之下,市场对于人民币原本就有很强的贬值预期,中国央行此次主动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就此打开了人民币的贬值通道,随后几个交易日人民币继续大幅下跌,使得央行不得不暗中护盘,避免人民币汇率跌幅超出预期。尤其在人民币正在申请加入SDR的关键时刻,贬值幅度也不宜过大,因此,在11月30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前,人民币走势基本上还算平稳。不过随着人民币成功加入SDR,市场预计央行可能会减少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力度,因此,人民币开始新一轮贬值走势,在岸人民币跌破6.40的关键点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离岸人民币更是跌破6.50,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差价高达1000个基点。

面对人民币汇率在近期的快速贬值,央行似乎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尤其是近期央行公布的中间价也基本上尊重了市场的走势,显示出央行干预的意愿和力度都在减少。这也基本上符合市场的预期,“8·11”汇改以来,央行不断释放出提高汇改市场化程度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央行如果继续大幅度干预人民币汇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但是在强烈的贬值预期面前,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市场的抛压。央行近期公布11月份的外储数据,外汇储备大降872亿美元,创下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也是1996年有数据以来第三大月度跌幅。这也使得年内外储累计缩水超过4000亿美元,虽然外汇储备的缩水有多重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央行抛售美元维护人民币汇率所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看上去庞大,但如果按照IMF的标准,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充足,绝对数量并非最重要的指标,一国的外储应该至少覆盖30%的短期债务,5%~10%的进出口支付等等。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中国应该拥有的外汇储备的底线大约为2.6万亿美元,从2014年7月份最高峰值接近4万亿美元到2015年11月份的3.4万亿美元,以这样的缩水速度,央行如果继续在外汇市场保持强力干预的力度,在维持外汇储备的最低底线之外,央行拥有的弹药可能并非想象中那么充足。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9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战国,谁主沉浮

统一前夜的权谋与征战

20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