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武广高铁开始试运营,创造出394公里/小时的世界第一轮轨速度,武汉到广州上千公里路程3小时可达,一个高铁时代的序幕拉开了。选择在春运前通车,武广高铁似乎颇有深意,其强大的运力正好给紧张的春运解压,也正好利用这一时机试探中国旅客的消费能力,计算出它收回投资的速度。
在我国台湾地区,花费了5000亿新台币建造,运营3年的台湾高铁,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BOT(即民间承造、特许营运,待特许期满后再将资产无偿转移给政府)实施的高速铁路,因亏损累累不得不提前改组,事实上已经转交政府运营。除了利息负担重,台湾高铁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客流少,每天平均运量只有8.5万人次。高铁收入95%来自运量,但目前不到当初预估的四成。
内地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似乎不存在客流问题。武广高铁前,京津高铁是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京津间1小时的里程缩短了一半,但北京车站搬得远了,大多数旅客来往于路上的时间反而长了,票价也提高了50%以上。即便如此,运行一年,京津高铁运送旅客1870万人次,京津间的总体客流比开通前增长86%。如此看,高铁的号召力是空前的,既从汽车运输中抢得了市场份额,又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京津城市一体化在高铁纽带的作用下开始逐渐成形。不过,作为第一条高铁,京津高铁受欢迎和上海磁悬浮爆满一样,或带有旅游观光的因素,很难做参照。另外,1870万的流量若平均在每一天里只有5万多一点,还没有赶上台湾高铁的运量。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8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