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然
2018-03-0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3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东然)
( 《巴里亚》海报和剧照 )
威尼斯电影节把意大利本土电影作为开幕片的过往很少,《巴里亚》成为十分难得的“20年一遇”。不仅如此,这部耗资3000万美元的意大利巨制,也将参与2010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然而,导演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告诉本刊记者,《巴里亚》已经带给他作为意大利导演至高的满足,“在意大利的6000万人口中,迄今已经有1300万人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与托纳托雷的绝大多数作品一样,故事还是开始在西西里的小镇上,几代人的故事在男主人公贝比诺的成长和老去中展开。旧时的小镇生活自然粗粝,“羊的过错”(羊吃了书)让贝比诺终其一生没能读完小学。可贝比诺想要改变世界,虽然理想总是如吉卜赛女人所预言的那样,是只破掉的鸡蛋,并且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时光也要在一日三餐和生儿育女中仓皇而过。但就像是孩子生来就乐于奔跑一样,因追逐而产生的生命愉悦本不需要结果。除了贝比诺,你也会记住一张张执拗的脸,托纳托雷毫不回避小镇生活的荒诞和狭隘,甚至不失时机地开着那些人的玩笑,会心笑过才发现,原始真挚的内心却如此富有力量。
对于意大利的观众,《巴里亚》有着超越电影本身的意义。“《巴里亚》是如同壁画一般,跨越了很长时间,是史诗性作品。它不但呈现了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之后经历过的种种历史命运,还可以看到意大利发生的那些政治变动,那些曾经的时代人物,包括法西斯、共产党、基督教民主党、社会主义政党在内的各种政治风潮交替出现,大小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其中虽然只讲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但故事背后的信息量巨大,最可贵的是导演把故事编排得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不纠结于事件本身,却把最深沉的情感倾注其中,这是伟大的民族的电影。”意大利资深的影评人、威尼斯电影节的选片负责人恩里克·马格莱利(Enrico Magrelli)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发表文章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8人
原《三联生活周刊》电影记者,现万达影业文学策划总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