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锦  瑟

作者:朱伟

2018-03-03·阅读时长4分钟

6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60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在李商隐之前,杜甫的《曲江对雨》就用到了锦瑟:“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这首诗前半写晚春愁暮:雨云覆壁,江色晚寂,林花零落,水荇袅风。著是浸透,燕支是胭脂,本是一种可染红之草。后半写空荡空虚:龙武新军是羽林军,他们护卫着皇上车辇停在深宫,偏延别殿都焚香空待,香烟萦绕不散。金钱会指玄宗开元元年,曾在承天门宴请王公百官,楼下洒满金钱,令五品以下官员争拾。盛会不再,佳人锦瑟,显然是对当年赐宴盛景的一种追忆。

琴瑟本来谐和,《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本都是好逑君子亲爱淑女的工具。为什么后来尊琴避瑟?从东汉到三国,傅毅、蔡邕、嵇康都有《琴赋》,瑟却遍寻不见。原因是瑟弦多,琴弦少,弦多乱人心绪;且瑟以小弦为大声,大弦为小声,贵贱易位。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李延年告诉汉武帝,素女当年给泰帝伏羲弹的瑟有五十根弦,因繁弦拨动,悲恸不已,伏羲听到悲伤难耐,才将其破而为二十五弦。“锦瑟无端五十弦”借用了这个典故,端是由头;“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华是花,是浮华。瑟以伤声之调,后来用以比喻秋风,《陌上桑》:“杳冥冥,羌昼晦,东风飘摇神灵雨。风瑟瑟,木搜搜,怀念公子徒以忧。”搜也是扰乱,搜搜是风吹过的迅捷之声。

后人体会此诗,常引宋朝哲宗、徽宗时代黄朝英的《缃素杂记》中,苏东坡“此出古今乐志,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有适、怨、清、和”的说法,认为从“庄生晓梦迷蝴蝶”到“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四句,分别代表瑟所表现的适、怨、清、和四种境界。在我看,这只是字面的理解。深入看,《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其实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只有在忘记自己的前提下,才超然为蝶,自以为得意,等到觉醒,还是回到自己。第二层,梦醒朦胧,不知是庄周梦化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就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大觉后方知大梦,梦才有觉,觉才有梦。庄子所说“栩栩然为蝶”与“蘧蘧然乃周”,栩是栎树,蘧是石竹,栎栎然、蘧蘧然都是在微风中枝叶摇动的欣畅悠然自得貌。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黄光裕之罪

昔日首富和他的对手们

7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