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3-03·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3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晶晶)
( 清乾隆御制棉花图墨 )
穿过故宫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可见一座养性殿。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时候,仿内廷养心殿建造。形制完全一样,只是体量略小,乾隆皇帝打算退位后在此居住。养性殿西暖阁尽间有一间房,曾与“三希堂”齐名,这便是珍存一方名墨而声名远扬的“墨云室”。
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闫东梅告诉本刊:“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早期讲究的是实用性,就如李廷珪墨,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由于制墨业本身的发展,到清代墨的制造开始增强观赏性,主要向‘精鉴墨’(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作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两方面发展。”
故事说,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任陕西巡抚同时又是大收藏家的毕沅,向乾隆帝进献了一方五代时期南唐李廷珪所制的古墨。这方墨坚实细腻,墨面黝黑光亮,一面泥金草书“翰林风月”4字,另一面朱书3个已模糊难辨的草体字。古墨上遍布独特的细碎云纹,或散乱密集,或齐整稀疏,变幻奇特。李廷珪本姓奚,唐朝末年随父迁至安徽歙州(今歙县),父子二人以造墨为生。李廷珪所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国君李煜十分赏识,便赐国姓为李。宋人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中记载:“南唐后主,留心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物,为天下之冠。”李廷珪所造的墨“其坚利可削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磨时尚有“龙脑气”,宋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品”。宋太祖以后,凡皇帝写诏书,都用廷珪墨。每年徽州要向朝廷进贡1000斤墨。由于统治者的垄断,市上很难买到李氏父子所造的墨,宋宣和年间,竟出现“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奇缺现象。庆历年间,一枚廷珪墨,卖到一万钱。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