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降价前夜的电子书纠缠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3·阅读时长6分钟

52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3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 10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正在利用Kindle DX电子书学习 )

先破坏再重建,这是柯兰·克里斯蒂安森在《创新者困境》中对苹果iTunes音乐商店成功路径的总结,在他看来,正是2000年前后全球廉价MP3播放器的泛滥,以及P2P交换软件的流行,让原本良性循环的音乐商业环境一夜崩溃。唱片公司和音乐人不得不依赖现场演出获取收益,而苹果选择在2003年切入MP3随身听和音乐收费下载市场,恰恰就是搭了音乐商业规则被破坏的顺风车——唱片公司与其被互联网免费下载折腾得血本无归,还不如授权给苹果在iTunes上每首专辑售卖个9.99美元。要知道在唱片商业环境被破坏之前,维珍唱片店内的一张CD至少要价17.99美元。

之所以很多出版机构和文字创作者对电子化图书抱有天然恐惧,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想让图书业重蹈iTunes音乐商店和唱片业的数字化经历。在与Google图书搜索战略合作部亚太区首席代表埃瑞克·哈特曼(Erik Hartmann)谈论关于中国部分作家声讨谷歌图书搜索侵犯著作权事宜时,他认可出版界和作家们对于数字化的担忧,并解释道:“我们的图书扫描分几部分:一个来源是直接和出版社合作,我们叫做合作伙伴项目,一律获得了出版社的授权。如果Google得到全文授权,用户就能看到全文,否则只是3行摘录的预览授权。全球有3万多家出版社加入了这个项目,目前有300万本书可以被搜索到。还有一个来源是图书馆计划,我们从美国一些比较著名的图书馆藏书中扫描,如果过了版权保护期,用户就可以搜索到全文,否则也只能看到摘要。我们很理解中国作家们的忧虑,也理解大家对于唱片业遭受数字化破坏的联想,但Google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在中国,我们已经与50家国家级出版社签约,拿到了6万本图书授权。实际上,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消除误解。”

Google实际上并不想完全参照先破坏再重建的数字化路径,可又无法改变免费精神泛滥的互联网环境,在他们看来,亚马逊9.99美元一本的电子书,只不过给传统出版业以价格竞争压力,只不过是分销渠道的递进,并没有从根本上重新梳理我们过去浩如烟海的堆积旧书。Google向往的方向更近似图书馆——不需要花钱办借书证,只需要夹带一点点广告。这无疑与亚马逊给出版社大额分成的策略不同,尽管Google只是将少数获得授权的书籍全文公布,可那些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作品,将变得随手可得,这无疑切断了很多出版社传统的经典再版之路。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黄光裕之罪

昔日首富和他的对手们

7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