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无土之君

作者:何潇

2018-03-03·阅读时长7分钟

5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4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何潇)


( 山本耀司 )

在媒体那里,他被称为“大师”、“先锋”以及“革命者”;在尊崇者那里,他被称为“时尚哲学家”、“空间解构者”,以及“黑色魔术师”。——这并非溢美之词。作为将东方美学引入西方的标杆人物之一,在过去的30年间,他的理念影响了日本、欧洲以至世界各处的新锐设计师。这其中包括以渡边淳弥和高桥盾为代表的新一代日本设计师,以及以马丁·马吉拉为代表的比利时先锋设计师。而在山本耀司自己的眼中,他是安徒生童话中那个不知自身无一物的国王——10月,这位日本设计师向东京地方裁判所递交民事再生法适用申请,宣布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他这样说道:“传到我这里的信息都是一些只顾自身的信息,我表现得就像是‘皇帝新装’里的那个皇帝。”

山本耀司的崛起,是在1981年的春天。这一年,他第一次到巴黎作秀。同年出现在巴黎的还有另一个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这场看似微妙的巧合,其实是一次证据确凿的有意为之。山本耀司后来回忆说,是他说服川久保玲与他一起去巴黎作秀的。“她起初不愿意,我最终说服了她,我们的联手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法国影响巨大。”这是80年代,一切都在膨胀:薪水在上涨,消费在增加,自我意识被尽可能地放大了。体现在穿着上,是巨大的垫肩、干练的西服套装、高跟鞋与鲜艳色彩。这两个日本人显然让法国人傻了眼:他们使用天然面料、单调而黯淡的颜色;模特穿平跟鞋,脸上几乎没有妆容;他们的设计更是毫无规则可言——西方裁缝师极为看重的量身剪裁,在他们设计的松垮轮廓中消失遁形、无迹可寻。东方人似乎是来挑战西方式着装体系的,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固有关系被完全打破了。《纽约时报》这样写道:“山本先生像要消解一切缝纫的界限。”

山本耀司与川久保玲在法国的初次登台,成了上世纪80年代“东方入侵”的标志性事件。这一年,安娜·温图尔入职《纽约》杂志做时装编辑,嗅到“东风西渐”的端倪,很快便以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几个设计师为主题,做了一组“最懂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设计师”的专题,称他们“以经典的东方式优雅与纯粹的线条建构了时装”。尽管在多数西方人看来,他们的设计“既不优雅,也不性感”,但他们在煽动一场革命。“如果说现今的设计师中,有10个可以称为伟大的话,这其中必定有3个日本人。”1983年的《时代》周刊撰文写道,“他们不是举世闻名的裁缝师,他们在陈规陋习里狡黠地动着手脚。他们是意图谋反的革命者,目的只为修正——有时甚至是篡改——服装本身的外形与格式。”这几个闯入高级时装这片“西方独有领地”的设计师,凭借独特的东方美学,真切地影响了西方时尚体系的审美方式。

文章作者

何潇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黄光裕之罪

昔日首富和他的对手们

7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