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3·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1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何晏)
( 埃及风格吊坠(1913年),通往古老神庙的塔门作为吊坠样式被一再使用
)
即使隔着展柜的玻璃外罩来看,这也是一座引人注目的玉面座钟。先是它超出一般的体积,大概32厘米长、30厘米宽的钟面,然后是方正规整的形状,从“插屏式座钟”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它和清末民初中国插屏钟之间的某种联系。
从清晚期到民国年代,“插屏钟”、“本钟”或者“苏钟”这几个不同的名字,称呼的是同一种有插屏形状的木质座钟,由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的作坊里手工制作。因为把座钟、铃声、花瓶和条案结合在一起,它也蕴含了“终身平安”的吉祥寓意。
与中国式插屏钟常用的红木外壳不同,这座1926年的卡地亚插屏式座钟是用一整块白玉做钟盘,上面刻青山绿水、松柏楼阁、老人侍童等中国山水图案,背面趴着一条金丝珐琅龙。插屏四周除了红珊瑚竹节形包边外,还有以黑色缟玛瑙做底、钻石镶嵌的罗马数字指示时间。两侧的黑色缟玛瑙托子也是龙形的,玉插屏就从龙柱的头部插入。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