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玮
2017-07-13·阅读时长2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09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去香港买保险为何火?
“这两年内地人在香港买保险实在太火了。”香港康宏金融集团联席董事陈思告诉本刊,“去年上半年香港保监会的数据,内地赴香港投保的保费高达301亿港元。香港保险每年新增的客户大多来自内地,内地人之所以选择来香港买,除了逐渐看到香港保险的优势以外,主要是因为人们希望合理配置全球资产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尤其是银联通道的关闭,更是把一些潜在需求大大刺激了起来。”
2016年10月28日下午,香港保险圈内部开始流传:银联将在次日零时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当晚香港几家保险公司随即延长了营业时间,大多从深圳赶来的内地投保人在保险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队。
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在计算保费的时候预定利率比内地高,保费低、保额大、涵盖的疾病种类多,除此之外,香港保险分红更多,这是内地同类保险没有的优势。尽管买香港保险需要本人亲自去香港购买,内地保险在保障范围上正在逐渐缩小同香港的差距,而且从理赔的便利性上说,香港并不占优势,但去香港买保险仍然成为很多内地人的选择。“香港保险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采用美元保单,单纯从外汇投资的角度来说,买香港保险也是个很好的选择。”陈思说。
陈思的工作主要是为客户进行全球资产配置,香港保险是这座金字塔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我们看来,手中除了留有应急用的6~24个月的生活费用外,其他的资产首先应该放在安全保障类项目上,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购买保险,以前内地人买保险的意识不强,但补偿性的重大疾病保险其实是一个杠杆极高的理财项目,孩子3岁以前投保,每年2000多美元的保费,缴25年,保额是30万美元,保额是保费的5倍之多,非常划算。”陈思告诉本刊,保障类投资应该占到家庭总投资的20%~60%。“只有在保险上把保额做足够,才应该继续去考虑稳健性和进取型的投资项目。但最近几年国际流行的全球基金定投波浮性较大,所以目前最主流的进取型投资方式在以投资为目的的海外金融房地产领域。”
陈思今年32岁,从去年开始,她不断涉足海外房地产市场,连续在伦敦和多伦多买了公寓进行投资。“我自己做这个,当然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投资,但是前几年我一直在把家庭资产配置的基础打牢。”陈思是山西人,除了自己在香港和内地两头跑之外,家人全都在内地生活。前几年,她在山西和离香港不远的珠海分别投资了房产,又为还没读幼儿园的孩子请了一个国际互惠生,每年费用约10万元,这个互惠生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浸泡式英语的环境,也承担了保姆的部分职责,另外她还要为自己的父母每年安排一次出国旅行,每年冬天,全家人还要赴港生活3个月,这也是每年一笔不小的固定支出。孩子出生后,她毫无例外地在香港投保,“我认为给孩子保重大疾病险足够了,另一个是保险型的教育储蓄”。从一开始的100万美元的保额,追加到现在的300万美元,她每年给孩子买保险的保费是2万美元左右,另外教育储蓄1万美元。经过几年的资金积累和安排,她觉得现在是有余力进行更高阶投资的时候了。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4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