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心有灵犀

作者:朱伟

2018-03-02·阅读时长4分钟

4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3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名句。犀角的灵异功能,其实最迟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就有了系统记载。葛洪记,犀角入水能辟水,入毒汤会感应而起白沫。犀脑顶之角为“通天”,其中有白理如线直上顶端,通天即通神。灵犀一点就指此,星月由此入角,且在夜暗中,纹理会发光,星象就都有投影。

李商隐的无题诗,历代解释普遍扑朔迷离。比如此诗,从诗尾的“走马兰台”判断,应与他应职在秘书省有关。兰台原为战国楚台,宋玉《风赋》的开头就是:“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兰花幽香清,脱俗于世,因孤芳自赏,阑字就为阻隔。在汉朝,兰台是正四品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之地。到了唐朝,考《唐会要》,高宗龙朔二年改秘书省为兰台,其监为兰台太史,三品;少监为兰台侍郎,四品上;丞为兰台大夫,五品上。李商隐一生都是文牍之才,自然当不成大官。他进秘书省,先是开成四年28岁时当个校书郎,正九品上,即便如此,也很快被挤走调离成弘农尉。等武宗会昌二年31岁时再回来,成了正九品下的正字,也就是今天的校对辅助。

在这样的仕途委琐背景上,他才用“嗟余听鼓”与“类转蓬”。嗟是叹息,《礼记·乐记》说得好:“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唐朝以钟鼓报时,击鼓为更,击钟为点,日暮击鼓闭门,五更后自内到外,诸街坊市又随鼓声开门。“类转蓬”,苍凉,也有些倦怠。蓬、蒿是两种不同的草,蓬到秋枯根拔便遇风飞旋,称“飞蓬”,无奈随秋风飞散。李商隐此诗尾显然借用了曹植《杂诗》的诗意:“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复道,沉郁令人老。”转蓬是一季结束,依然茫然无着落。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创业板的财富机会

首批过会的29家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