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0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苌苌)
( 赫塔·米勒获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
“赫塔·米勒是个很瘦小,但是充满活力的女人。在德语文学界很知名,而且对她的高度鲜有争议。即便有些争议,也只是集中在她的文学风格上。但大众知道她的的确不多,一个原因是她的作品非常艰涩,也不好翻译,她不是按照我们习惯的方式讲故事。”艾格特博士告诉本刊记者,他并不确定,今年8月在德国出版的赫塔·米勒的新作《呼吸钟摆》是否对诺贝尔奖的评委构成影响。按照正常情况,每年2月1日是诺贝尔奖的推荐人递交名单截止期,而经过初选和复选后,5月底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入围名单就已经出来了,也就是说,在赫塔·米勒这部重头作品出版之前,就已经在今年的5位最终候选人名单上了。
诺贝尔官方对今年的这位文学奖得主,照例是一句提纲挈领的描述:“专注于用诗句和坦诚的散文描述无助的景象。”
在齐奥塞斯库时代,德裔人的赫塔·米勒的母亲曾被送到现位于摩尔多瓦的劳改集中营。米勒虽然由于年幼,避免了这场巨大的磨难,然而随着成年,她发现她的生活越来越陷入荒谬。她在拖拉机厂当翻译,秘密警察找到她,要她参与监视她人,她拒绝了,之后生活便急转直下。她不能再回到办公室,被打发到楼道里工作,秘密警察却到处散布她就是她们的线人的谣言,周围人都以为她是个特务。她的家里被安装了窃听器,她被工厂开除,经常被提审,最后只能做家教和幼儿园教师勉强糊口。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