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调整转型之痛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7分钟

5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638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董璐)


( 巴曙松 )

三联生活周刊:央行从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基点。这一反央行谨慎降息的常态。此前央行共降息3次,每次均为27个基点,这次则相当于一次性下调4次27个基点的利率,并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向市场释放数千亿元的资金,这是否表示经济形势在恶化?

巴曙松:这些政策动作,传递的是宏观政策基调的一个重大转向。直到2008年9月前,中国经济受次贷危机的冲击似乎并不明显,但是10月以来,许多宏观数据表明,实体经济恶化的速度非常快。譬如,10月我国工业增加值为8.24%,这么低的增长是多年没有过的。我当年在基层银行做行长,在对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采样中,发现用电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状况。2008年10月我国的发电量10年来出现了首次负增长,主要的重工业产品,比如钢铁产量也创历史最大跌幅。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出现了近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财政收入也出现了1996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经理人采购指数也不断创出新低。

正因为这样的经济形势,才促使了中央政府迅速推动宏观政策的转向,做出非常大的财政刺激,以及利率政策、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很多研究者都在进一步细分,研究这4万亿元究竟在各行业投资多少,我认为这并不重要。如果单论投资,2007年房地产投资为2.5万亿元,2008年房地产投资在2.3万亿至2.4万亿元之间,这两年仅房地产投资总量就超过了4万亿元。4万亿元的财政投资,以及这次的降息,我更乐意将它看成是一个信息,起到公告的效应。它告诉大家,去年底以来所实施的防止经济全面过热和明显通胀的“双防”政策,基调出现了重大转变,转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可能经济回落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历史上5次超过100个基点的减息,之后经济的确是有恶化的一段时间。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梅兰芳的角色

四大名旦与盛世梨园想象

9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