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8·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8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伟)
梅西安从上世纪30年代战前就开始对鸟鸣感兴趣,1952年作成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小品《黑喜鹊》后,整个上世纪50年代他都沉浸在以鸟鸣为表现手段的兴奋中。先是1955、1956年作成从春天午夜鸟儿萌动到日出百鸟齐鸣的《百鸟苏醒》、以印度与希腊节奏与鸟鸣交汇的《异国鸟》,然后从1956到1958年,连续用近两年半时间作成了钢琴曲集《鸟鸣集》。这个曲集分为十三个乐章,按照梅西安夫人洛里奥的演奏,时间总长2小时40分。按梅西安自己的说法,要在这个曲集中,“用鸟声描绘出肖像”,每一乐章所表现的鸟,他都撰写了详细说明。从标题看,有的鸟名我们熟悉,比如第二乐章是黄鹂,第五乐章是枭,第八乐章是一种卡兰德列云雀;而大部分不熟悉。每个乐章,以一种鸟鸣为主,通过与其他鸟鸣交织,表现时间变化。十三个乐章,总数就涉及了欧洲的77种鸟。
如果按我们熟悉的鸟去对相应乐章,确实有惟妙惟肖的感觉。比如黄鹂那种清脆婉转中的清悦,似乎能见到它们梳理着羽毛,在枝叶间跳跃。短促的叫声连缀成长长的连续音,那种似乎用嘴嬉谑树皮,再以各种音调撩拨同类的声音,都极精巧。枭则一出场就有一种阴沉,更多休止与断续。似乎是密林深处危机四伏,它以蹒跚、迟缓的脚步,每一步紧逼都加重着侵略性。而宿鸟被它驱逐后,它就占据了空寂世界。云雀的轻盈,除强调快节奏,还有一个沉重的类似春之祭的背景。更具味道的是,云雀轻盈飞过后,似乎还有春天的落寞。这些鸟鸣,其实都是幽深林中节奏的游戏。这种节奏魅力,据他的学生布列兹称,是他精致研究音乐时值奥秘的结果,布列兹称他是“西方音乐中第一位伟大的节奏理论家”。
《鸟鸣集》不仅使梦幻的神秘主义更进一层,而且使梅西安更醉心于乐器的性格色彩开拓,在1964年作成了演奏时间约17分钟的《天堂的颜色》,用管乐与打击乐来表现《启示录》中的色调。这是用抽象来表现具象,从这首作品起,他开始钟情于木琴、钟琴与钢琴的音色对比,在此基础上组建他的打击乐特色。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