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7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宋晓军)
最近凡是在美国媒体上讨论奥巴马未来国防政策的文章中,都会提出奥巴马会不会继承布什政府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疑问。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奥巴马在今年9月竞选演说时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疑问:技术是否成熟?为了回答奥巴马提出的这个“条件”,夏威夷当地时间11月19日16时21分,日本“鸟海号”驱逐舰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协助下,用海基中段拦截导弹“标准3Block1/1A”对着一枚“来袭”的中程导弹进行了价值5500万美元的一射,但结果是射歪了。2007年12月17日12时09分,几乎是在同一地点,日本“金刚号”驱逐舰用同样的导弹,却将这一射完成得十分完美。这是为什么呢?
11月15日,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官员克里斯·泰勒(Chris Taylor)身穿夏威夷特色的黑底白花短袖衫,在“鸟海号”驱逐舰的甲板上对着电视镜头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碰撞杀伤’技术。这是纯粹的动能,它相当于10吨卡车以600英里的时速撞向墙壁上。”当地电视台播出这段采访画面时,不仅插播了去年12月17日“金刚号”成功发射的画面和“标准3Block1/1A”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的动画,而且在结尾时通过画外音,特别强调了海军希望发展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奥巴马却希望消减军费开支。
19日16时21分,“鸟海号”驱逐舰上的“宙斯盾”系统在锁定了从考爱岛方向“来袭”的中程导弹后,将“标准3Block1/1A”发射了出去。在导弹射向目标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导弹防御技术的董事玛丽·凯弗(Mary Keifer)的心放下来了,因为这证明他们公司升级的“宙斯盾”系统(3.6版)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标准3Block1/1A”上的18.2公斤动能弹头(KKV)脱离助推火箭射向“来袭”目标的最后几秒钟里,问题出现了,弹头没有击中“来袭”的导弹弹头。随后,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的雷神公司的导弹系统部发言人约翰·帕特森(John pattersong)拒绝对他们研制的动能弹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那么相当于以600英里时速的10吨卡车冲击的动能弹头为什么没有击中目标呢?虽然美、日官方说要等待调查结果,但负责海基导弹防御的美国海军少将布拉德·希克斯(Brad Hicks)说出了两个细节:一是“来袭”的中程导弹在发射时并没有通知“鸟海号”,二是留给从“标准3Block1/1A”上的助推器脱离后的动能弹头时间太少了。也就是说,此次试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来袭”方与拦截方保持双向数据通信,而“鸟海号”只能像实战一样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完成发现目标—瞄准—发射的过程,进而可能造成动能弹头上的红外寻发现目标后,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动能弹头上的小矢量火箭调整弹头姿态,以实现“子弹打子弹”的奇迹。如果像去年12月“金刚号”试射“标准3Block1/1A”时那样一开始就保持双向数据通信,那么拦截方可以选择拦截点,这就保证动能弹头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姿态不至于有过载太大,而这次很可能是动能弹头无法承受短时间内调整姿态的大过载,最终射歪了。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