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杭州地铁湘湖站的微观地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3分钟

5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0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超 王恺)


( 11月15日,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现场 )

危险环境中的紧急救援

“看到地铁工地的时候我就有点害怕。”来自四川的工人朱举忠告诉本刊记者。10月4日,他和十几个老乡从安徽的建筑工地来到杭州。这十几个来自四川的老乡已经形成了一个钢筋小组,“只要找到一个包工头,就加入他的钢筋班,到下一个工地”。年近50岁的朱举忠曾在东北、广东、安徽各地干活,“全部都是建高楼,从没做过地铁的工地,刚开始接到这个活也没觉得”,等到了湘湖站地铁工地,“才知道地铁的基坑这么大,南北长70多米,东西宽20多米,东西两边是厚厚的水泥挡土墙”。整个基坑是露天的,顶部是一排用来支撑的钢管,“基坑有十几米深,我们以前都是在高楼上作业,突然到地下的确有点紧张,不过想到是露天的基坑还好一些,没想到真的出事了”。

按照正常工序,地铁站的基坑开掘后,筑好挡土墙和支撑,就要钢筋工在坑内按照图纸固定钢筋,木工组架好板材准备浇注水泥。由于坑底一直有淤泥,清除淤泥的工人同时与钢筋工、木工一起作业。11月15日15点多钟,朱举忠正在扎钢筋。按照设计,地铁站有地下两层,一层是候车站台,另一层是商业区,朱举忠正在地下一层的半空中,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烟尘猛地弥漫开来。“我当时以为工地的塔吊倒了,正在纳闷,就看到顶部用来支撑的钢管一根根地往下掉。”“快跑,出事啦!”喊声在基坑里此起彼伏,朱举忠飞快地爬下钢筋架,拼命往北边跑,“我们平时上下的木梯在那边,跑的时候就发现,脚下有水,而且很快就涨上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汽车:内需引擎的可能性

燃油税、消费政策如何导向

62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