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炜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7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苗炜)
前些日子看到电影《波特小姐》,里面的湖区风景,一个个的镜头就像是明信片那样。2007年初这个电影发行,当年去湖区的旅行者人数就大幅上升。这个电影讲英国绘本作家波特小姐的故事,她画的《彼得兔》1902年出版,现在还畅销不断。凭借绘本的版税,她在湖区买下农庄,去世时她将自己名下的4000英亩土地和房产捐献给National Trust。她曾经居住的Hill Top,是湖区的热门旅游景点。
波特小姐没事儿就和她的宠物对话,在舞会上从来不和她父母介绍的年轻男士跳舞,所以她就成了个老姑娘。她爸爸不断给她拍照,这些照片收藏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该博物馆还收藏了波特小姐许多插图原稿,打算2009年开始在中国举行巡回展览,但目前好像还没有哪家展览商对波特小姐感兴趣。
儿童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孩子,波特小姐也不例外,她固执地要求自己的绘本都是小开本,这样孩子就能拿在手里看了。看完《波特小姐》这电影,我对绘本忽然来了兴致,到书店里转了一圈,发现现在的绘本都是大开本。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王林告诉我,这样开本的图画书,是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要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你手里拿着书,在他面前展开。“你知道要让孩子坐哪条腿上吗?”王林博士自问自答,“坐在左边,这样孩子能感觉到你的心跳。记住,看图画书并不是为了识字,甚至也不是为了讲故事,最重要的是交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心跳,记住你的声音。”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3204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