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鲁公三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6分钟

123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0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刘涛)


( 颜真卿《祭侄文稿》(全幅) )

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和《与郭仆射书》,书法家称为“鲁公三稿”。这个名称在清朝前期帖学家王澍(1668~1735)《论书剩语》里业已出现,自那时以来,这三篇稿本成了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三稿”中,两篇祭奠家人的文字是颜真卿50岁所写,而《与郭仆射书》写于56岁,书写时间相隔6年,但书法风格相近,皆属颜真卿的中期书作。

《祭侄文稿》和《祭伯父文》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公元758年。那年3月,颜真卿由同州刺史(治所在陕西大荔)转任蒲州刺史(治所在山西永济),9月颜真卿侄泉明携其兄季明棺木自河北归葬长安,途经蒲州,颜真卿为死于国难的侄儿季明写了一篇祭文。10月,颜真卿遭御史唐旻的诬陷,贬为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南下途经洛阳,此地是季明父亲杲卿死难之地,颜真卿又作祭伯父颜元孙文,奠告元孙子杲卿、孙季明等人为国捐躯事迹以及“兄弟子侄尽蒙国恩”,以慰亡灵。

《与郭仆射书》,书家习称《争座位帖》,写于公元764年,颜真卿时任御史大夫,并代理刑部尚书。11月,郭子仪击败吐蕃寇乱,自陕西泾阳凯旋,唐代宗命百官迎于京城西郭,并在安福寺举行兴道之会。主持大会的中央行政长官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谄媚担任观军容使的宦官鱼朝恩,不仅把他的座位排在吏部、礼部尚书一列,而且位次在诸尚书之上。会后,颜真卿致书郭英乂,严辞批评他“不顾班次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苟以取容军容(指观军容使鱼朝恩)为心,曾不顾百僚之侧目”,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刚正之气。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栗宪庭的村庄史

小堡村的文化产业模板

6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