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冷酷没有进行到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7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9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晓帆)


( 小书房,主人蔡宗志在工作中 )

走现代路线的设计师似乎都抵挡不住工业建筑的魔力,台湾室内设计师蔡宗志也如此。他认为车间、厂房、仓库是很有挑战性的建筑物,外观简单对称,有工业时代的恢宏气势,内部是个完整的空间,既与众不同,又能让你为所欲为,阔大得足够你挥洒安排空间的热情。“这样的内部结构对设计师的限制少,所以对错就没有那么多。它比普通住宅多了许多可能性,主人可以由着性子摆放大家具、大灯具,可以今天坐这把椅子,明天坐那把椅子。”

他把家安在著名的北京酒仙桥地区的一个车间里。因为向往北京干爽的气候,蔡宗志2002年底来北京,赶上“798热”,眼看798大院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嘈杂,他想还是别凑热闹去住“798”艺术区了吧。他用4年时间找到现在这座闹中取静的驼房营甲1号院,然后做内部改造,今年夏天才正式住进来。“很多人也想过住车间,被传统观念束缚未能付诸实践而已。设计师只是胆子大一些,行动力强一些。”

甲1号院离“798”有一段距离,位于酒仙桥社区的驼房营村,院子外的街道没有什么规划,一片城中村特有的混乱和生气。院子内,则安静得像脱离了酒仙桥这一背景。甲1号院以前是一家小型化工厂,可能是驼房营村的村办企业,不大,就一溜儿厂房,院子非常安静,显得挺空。此外是几小片草坪,没有刻意修建,长得高高低低,还有一个土里土气的圆形水泥花池,许多大叶杨和柳树,它们以及车间的红砖外墙,为这个院子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气质。蔡宗志觉得住在这儿特别接近自然,院里的花草树木是本地品种,没有花匠打理,好像长在华北平原的田野里,长出了许多野趣,他和朋友、同事在树下抽烟喝茶也没有了约束。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栗宪庭的村庄史

小堡村的文化产业模板

6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