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2-28·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0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晶晶)
( 左至右:李经泽、胡世昌和李汝宽
)
1976年,一件极为少见的明永乐·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出现在伦敦拍卖会上。这件盏托带永乐款,又书有乾隆1781年所作的御题诗,极为罕见。它曾是英国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收藏中最知名的珍品,曾在1935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国际中国艺术品展览会上亮相。这个展览是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展览之一。
剔红是我国古代漆器雕刻中的一个品种,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明朝是雕漆史上的黄金时代,明代皇帝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汇集了全国各地众多精工巧匠。果园厂御用漆器作坊的建立,使得当时全国的漆艺中心从南方转到北方,从而将雕漆艺术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永乐帝不仅好瓷器也好漆器,这使得漆器像瓷器一样也成了当时皇室重点发展的项目。在果园厂的漆器生产中,尤以剔红数量最多,也最精致。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