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方大同:爱一个人,或许要慷慨

作者:薛芃

2018-02-28·阅读时长10分钟

148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94个字,产生8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方大同


很难去说歌手方大同究竟红不红。2005年出道至今,他始终在华语流行乐坛有自己的位置,收获过不少音乐奖项,但却好像没有一首“爆款”单曲。如果以音乐的传唱度来判断,方大同显然是不红的。若以现在的流行概念来说,方大同是那种在细分领域、垂直市场做得很出色的歌手。他的粉丝黏度很高,是和他一样对音乐品质追求很高的人。喜欢他的人并不希望他红得发紫,他们通常会将他的作品看作大众流行音乐中的小众音乐,独树一帜但并不边缘。或者可以说,方大同是一个音乐性大于娱乐性的艺人。

2017年6月,第28届台湾金曲奖评选结果中,方大同凭借专辑《JTW西游记》获得最佳国语男歌手奖。在此之前,他曾5年入围,都空手而归。2009年带来《橙月》的方大同人气已经能够跻身一线,但输给了周杰伦的《魔杰座》;2014年方大同推出最具实验性的一张专辑《危险世界》,结果还是在隔年的金曲奖评选上输给了陈奕迅。

媒体在说到他时,口吻几乎都是“我们欠大同一座金曲奖”“无冕之王方大同”之类的,大家也并非抱着一种同情心,而是真的喜爱和认可。

在他的音乐中,情歌并不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但他的情歌总是很耐听,不歇斯底里,也不痛彻心扉。唱他的歌没有大高音,却还是难唱,“大同式”R&B的转音和气息很难学得来。他是那种能把什么歌都唱出自己味道的歌手。他唱情歌,总是娓娓道来,借着一杯咖啡的温热,说一个简单有回味的故事。

20岁的“Soul Boy”

方大同1983年出生在美国夏威夷,6岁随父母移居上海,14岁时又全家移居香港。每个地域的文化都在他现在的样子中有所折射。

青春期的方大同,接触过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学过武术,又对当时流行的R&B音乐逐渐产生兴趣。那时他常听Boyz Ⅱ Men和Babyface这些创作人的音乐,加上从小就很崇拜全才型音乐人史提夫·旺达(Stevie Wonder),他开始憧憬做一个音乐创作人。


1974年1月28日,史提夫·旺达在伦敦彩虹剧场表演。旺达是方大同最欣赏的全才型音乐人之一


刚出道时,唱片公司对方大同的宣传策略是“听其声而不见其人”。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香港乐迷是通过电台认识方大同的声音的,很少有人能把人与声音对上。因为曲风以R&B为主,方大同很快就收获了“香港周杰伦”“小陶喆”的绰号。

2005年,周杰伦已经是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又拍了电影《头文字D》的头号巨星,早年人们对他音乐的质疑也已被打消干净。陶喆的资历更深厚一些,专辑《黑色柳丁》之后,虽然创作力减弱,但他仍是乐坛公认的“R&B教父”。方大同出道的时候,华语乐坛正在褪去昔日的荣光,但还算是赶上了千禧年流行音乐黄金期的尾巴,但真的只是“尾巴”了。数字音乐的普及、原创音乐的萎靡都增添了人们对乐坛未来的焦虑,尤其是香港乐坛。方大同的出现承载了很多人的期许,人们希望他的新音乐可以化解一些流行音乐上的时代焦虑。

跟方大同聊情歌,他依旧很强调文化差异下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他说自己做音乐像煮饭,把作料和食材一起放进锅中慢炖,让它们从一开始就相互融合、入味,而不是最后再加点什么提个鲜。“你把自己觉得好吃的、可搭配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通过经验,慢慢做一道或者几道菜,你觉得能够让人吃得开心的菜,这个和写歌是很像的。”因此,他的创作多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86个推荐 粉丝92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听吧,爱情

情歌何以动人

196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