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哲学如何切入现实

作者:薛巍

2018-02-28·阅读时长6分钟

42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9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薛巍)


( 汉娜·阿伦特 )

1967年,鉴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起的争论中出现了数量惊人的谎言,汉娜·阿伦特又为《纽约客》撰写了《真理与政治》一文。她说,这篇文章的性质属于“把理论思考用于日常面对的、切身相关的时事问题,当然不是为了找到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是希望在面对特殊问题时弄清要旨和获得一些信心”。她的分析对我们认识当今的时事也颇有启发。

阿伦特认为,相对于捍卫纯粹知性的理性真理或哲学真理,捍卫事实真理更加困难。即使数学教科书被焚烧了,人们日后仍会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但对于事实,如“1914年8月4日,德国军队越过了比利时的边界”,要想把这个事实从历史上抹去,差不多需要攫取足以统治整个文明世界的权力。但是,这样一种权力垄断并非不可想象,因为事实真理非常脆弱,它们发生在不断变化着的人类事务领域。一旦事实真理丢失了,就没有什么理性努力能把它们找回来。

事实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成为它们所是的那个样子,它们永远本可以是别的什么,事实本身并不具有自明的印记或使人信服的力量。说谎者可以自由涂抹事实来迎合他的听众的利益喜好,或者单纯满足他们纯粹的期望,所以他比真理讲述者有更大的胜算来说服听众。他常常更有道理让人们站在他一边,他的解释听起来会更合逻辑,因为在他的叙述中,意料不到的因素都消失了。此外,事实证据是通过目击者的见证和历史记载、文献、遗址等确立的,而目击者的见证,众所周知是靠不住的,文献、遗址等也可以被怀疑为伪造的。在有争议,只有其他人的见证,而没有第三方或者更高一级可以印证的情况下,争议的解决通常是以多数人一方为准,这是一个完全让人无法满意的程序,因为没有什么能防止大多数证人不做出错误的证言。相反,在某些情况下,随大流的感情更促使人们做出错误的见证。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8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重塑爱情

想要“在一起”,真不容易

118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