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老柴郡奶酪酒馆:《双城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2分钟

8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1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在老柴郡奶酪酒馆保留的狄更斯席位上方,悬挂着此地另一常客、第一本英文字典编写者约翰逊的画像 )

《双城记》的时区与《艰难时世》有些重合,都集中在索霍区,只是更偏日晷西北的十点方向。索霍广场东南角有《双城记》中马奈特医生寓所的原型,还有以他命名的马奈特街,这些无可置疑地将《双城记》定位于这一时区。然而,就在正好相反的方向,自七晷区的日晷向东,重回报业大亨们所在的舰队街,一家小酒馆同样理直气壮地因为曾经在小说中出现而拥有了一片《双城记》时区。对这家酒馆更有利的是,当年狄更斯是这里的常客。于是,如同小说中双城鼎立一样,伦敦的《双城记》时区也以七晷区的日晷为中心,分据东西两处。

和一位朋友聊天,才突然想起自己最初接触《双城记》其实是在中学的英语课上。课文改写的是小说中马奈特医生那场宿命的夜半出诊,正是因为这次出诊,他目睹了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的暴行,并因此被两兄弟诬陷入狱以灭口。记得当时课文中并未交代这段故事的前因后果,我的记忆中只剩了一幅黑白插图的隐约影子:那个垂死的青年农民半倚在稻草上,一只手臂举起,如同爱伦·坡惊悚小说《你就是凶手》中的高潮场景一样,仇恨的手指指定了面前的贵族。重新查阅了原著,才知道这幅场景应该对应的道白是:“等到清算这一笔笔血债的日子,我要你和你全家,直到你的种族的最后一个人对这一切承担责任。我对你画上这个血十字,记下我的要求。”

从一开场起,《双城记》就证明它绝不是一部以和风细雨为主调的小说。这应该与卡莱尔对狄更斯的影响有关。这位历史学家不仅以自己那部沉重的《法国革命史》为狄更斯提供了基本素材,也用自己黄钟大吕的文风为狄更斯此次下笔定下了基调。“伊格德拉西尔树的根深深扎在地域或死神的王国里,它的主干耸入天堂,它把树枝铺展在整个世界的上空。它是存在之树。在它的根上,即在死神之国里,坐着三个命运女神:过去、现在和未来。她们用圣井之水来浇灌它的根,它的树枝通过发叶和落叶蔓延到各个地区和时代,它的每一片叶子就是一个传记,每一个须根就是一个言行。它的树枝就是各民族的历史。从很早时候起,它的沙沙声就是人类生活的喧闹声。它生长在那儿,人类激情的气息通过它沙沙作响;或者暴风,狂风像众神的声音一样通过它吼叫。”这是卡莱尔更为后人熟知的《论英雄与英雄崇拜》中的文字。与这样赋格般凛然的文字铺陈相比,狄更斯那段起笔浩荡的时代、年头、季节更像是借用了通奏低音的卡农。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寻找狄更斯

七部名著连成的伦敦地图

13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