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27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熟谙索霍区的马克思将狄更斯列入他赞赏的英国小说家之列:“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多”。图为索霍区的一条街道
)
就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论,从七晷区的日晷处需要一直望向西北的天边外,因为众所周知,《艰难时世》是1838年狄更斯到英国北部工业区曼彻斯特等地参观后才写成的。尽管小说中的“焦煤镇”只是个虚构地名,但没人怀疑这个地点会距离曼彻斯特太远。作为狄更斯小说中唯一不以伦敦为背景的一部,似乎它的时区原本不该属于伦敦,但它与伦敦的关系却不可断裂地连接在另一个纽带上。自七晷区的日晷向西望,会闪现出另一个名字:马克思。
如今回想起来有些诧异的是,我最早完整读过的狄更斯小说是《艰难时世》。小时家中书架上放着狄更斯的这本著作,倒也符合那个年代的潮流。至今我能回想起那本书的封面:暗灰的底色,右上方留出一块白底,上面是一脸大胡子、表情严肃的狄更斯肖像。那时没有人告诉我,狄更斯当年留这把胡子是为了要在业余剧团舞台上扮演一位船长,综合其他书籍上的印象,我很自然地将他与另一个大胡子联系在了一起,何况在全书的译者前言中也提到:马克思把《简·爱》的作者与狄更斯、萨克雷列在一起,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认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多。”
从七晷区的日晷出发,比较好辨识的走法是:选择七点钟方向的厄汉姆街(Earlham Street),到沙夫特斯柏瑞大道(Shaftesbury Avenue)的交会处连穿它和查灵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两条大路的夹角,选择第一条小路继续向西直奔老康普顿街(Old Compton Street),再沿街向西南七点钟方向走一段,见到偏北向迪安街(Dean Street)路牌转向这条街的11点方向,经过第一个路口、也即巴特曼大街(Bateman Street)交会处再向前走一点,在右手路边抬头看,你就会发现墙上一面英国用来标志名人故居的圆形“蓝徽章”,上面写着:“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51~1856年曾居此处。”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