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2-2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8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苗千)
( 阿诺·彭齐亚斯(前)和罗伯特·威尔森在1965年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摄于1964年,贝尔实验室天文台)
)
自古以来人们也一直以类似的方式追问宇宙,屈原在《天问》中就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这大概算得上是早期中国人提出的关于宇宙学的问题,表现了人对于自身以及所处宇宙的好奇。
现代的科学家们显然不满足于只是提出宽泛的问题,尤其是自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开创了宇宙学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论和实验探索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通过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源于一个时空的“奇点”,而在此之前并不存在“时间”与“空间”。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的瞬间经历了暴胀(Inflation),使得原本规模比原子还要小的婴儿宇宙以比光速还快得多的速度膨胀,它的规模瞬间就超过了人们现在可以观测到的范围。这种暴胀使得我们的宇宙中各个方向上的物质分布都比较均匀(也可能因此宇宙中的正反物质没有在瞬间发生湮灭而变成能量)。有些科学家对此并不十分信服,认为发生大爆炸的奇点必然会“有些什么东西”,或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存在其他形式的宇宙;更多的科学家希望可以探寻到关于宇宙起源更多的细节:时空的奇点究竟具有什么性质?大爆炸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宇宙又缘何暴胀?我们是否可以把宇宙大爆炸和宇宙暴胀理论纳入到现代基础物理学中?
宇宙大爆炸的余波至今还到处回荡在宇宙空间里,这就是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在1965年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这种余波在宇宙大爆炸之后逐渐冷却,现在温度大约为高于绝对零度2.725摄氏度。宇宙学家们就像是看门人一样,用尽各种手段探测研究宇宙背景辐射,希望对它的研究可以回答我们对宇宙提出的终极问题:宇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要发展到哪里去?自从宇宙背景辐射被发现,很多科学家就预测到,由于大爆炸时微小的不均匀,它在空间中存在微小的差异,这个推测在1992年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COBE探测器验证,之后,越来越多的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器被发射升空,如同一个个人类的时间机器,希望可以在太空中找到宇宙诞生的奥秘。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