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氤氲米香:三花及其两广酒

作者:李舒

2018-02-27·阅读时长7分钟

10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2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舒)


( 广西桂林风光 )

老家贵港的曾小妍还记得曾经有一次偷偷拿了小杯子去酒瓮倒酒,发现无比甜美。于是和小伙伴索性倒了一整杯,各自喝将起来,结果两人都醉倒在阁楼上,一觉起来,已是第二天晌午。

广西人最常喝的米酒确实能让人醉倒。家中自制的米酒,并不选择特定季节酿造,只要街市上有卖好糯米——尽量选粗而圆的大颗粒,拿回家洗净蒸熟,加上上次留下的酒种后在瓮内发酵。两广地区大部处于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以上,大多数地方全年无霜且全年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最有利谷物发酵。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说:“南中地暖,酿酒春冬七日熟,秋夏五日熟。”无论是数日即可成的“严树酒”,还是“一宿而成”的荔枝酒,抑或是这最寻常的糯米甜,不过一周时日,开坛便是满屋香气。

在氤氲中闻扑鼻而来的米香,成为两广酒的最大滋味,殷实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基础米酒中加入红枣、桂圆、枸杞,甚至老鼠、大蛇等生猛活物,但最普遍的,仍旧是简单的一碗米酒,出现在晚餐里——除了小孩以外的全家人人人手捧一碗,反正喝完再做,简单容易。因为这种酒度数较低,当地人还喜欢以豆腐佐之。《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诸处道旁率沽白酒,在静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钱买一大白及豆腐羹,谓之豆腐酒。”这里的白酒指的是糯米浊酒,静江是桂林的旧名,这样的豆腐酒在当时物美价廉,流行于岭南岭北。顾清《傍秋亭杂记》中感慨:“天下之酒,自内发外,若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括苍之金盘露,姿州之金华,建昌之麻姑,太平之采石,苏州之小瓶,皆有名,而皆不若广西之藤县、山西之襄陵为最。”顾清所列名酒九品,均是明朝国酒,声贯大江南北,却首推广西之酒,足见其酒质之超绝。但因交通不发达、输出酒品不多,两广地区并没有出现像茅台、古井贡这样全国闻名的酒,三花算是其中的特例。

文章作者

李舒

发表文章13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500人

《lucky peach福桃》主编《民国太太的厨房》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白酒的文化密码

八大酒系:传奇与酒史

12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