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恺
2018-02-27·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48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恺)
( 西凤酒的生产车间 (摄于2009年) )
尤其是近代西北,始终不在政治版图的中心,尽管和汾酒一起被列为北方的典型佳酿,可是却少出现在政客或者文人的笔墨之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看贾平凹对西安街头的市井现象的描绘,西凤成为一种典型的被西北人所爱、所独有的佳酿。
他从地区人文环境上来描述西凤酒:“西安虽是帝王之都,但毕竟地处西北,气候干燥,冬天冻得要死,夏天热得要命,一年四季其实只有两季,刚刚脱下棉袄,没过几天街上就有人穿单衫了。这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了秦嬴政的虎狼之师,产生了味道最辣的线线辣子和紫皮独瓣蒜,产生了最暴烈的西凤酒,产生了音韵中少三声多四声最生、冷、硬、倔的语音和这种语音衍义成的秦腔戏曲。”
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彻底洗去了帝都的繁华,反倒是有些平民百姓的苦中作乐的趣味,贾平凹写道:“在大小的饭馆里,随处可以看到一帮人有凳子不坐而蹴于其上,提裤腿,挽袖子,面前放着西凤酒,下酒的菜是生辣子里撒着盐,而海碗里的一指宽如腰带的长面,辣油汪红,手掌里还捏着一疙瘩紫皮大蒜,他们吃喝得满头大缸冒气,兴起了咧开大嘴就来一段秦腔。西安人的生、冷、硬、倔使他们缺少应付和周旋的能力而常常吃亏,但执著和坚韧却往往完成了外人难以完成的物事。”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58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