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8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宋晓军)
( 朝鲜中央通讯社1月5日发布的朝鲜试射导弹资料照片 )
“我太渴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了……在朝鲜每天只能吃有泥沙的米饭。”这是8月6日被朝鲜拘押了141天的美国籍女记者凌志美的姐姐凌志慧,对着CNN的镜头转述她妹妹经历时说的话。当我读到这则消息时,马上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朝鲜的科研人员也能像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科研人员那样,在缺少青菜和粮食的艰苦环境下把远程弹道导弹的研制进程向前推进,那其在寻求单独与美国会谈的政治目标时手中不就多了一根“导弹杠杆”了吗?
2006年7月4日,朝鲜发射的一枚被美、日、韩认为是“大浦洞-2”远程导弹的测试弹在升空40秒后爆炸。2009年4月5日,朝鲜再次发射了被美国认为是“大浦洞-2”改进型的“光明2号”卫星,虽然这次发射没有能将朝鲜的“卫星”送入轨道,但是前两级火箭的顺利点火和顺利分离,仍让很多西方火箭专家对朝鲜两年多来在运载火箭能力上的进步感到惊讶。根据日本观测的结果,朝鲜发射所用的“银河2”三级火箭,第一级成功点火并分离后坠入了距发射点大约540公里的海域,第二级成功点火,推动第三级和卫星在400多公里的高度上掠过日本上空后,成功与第三级分离,溅落在距发射点320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第三级由于没能完成点火溅落在距第二级落点附近的海域。美国专家根据计算机模型综合前两次发射(包括1998年8月31日的第一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认为,朝鲜已基本具备了将数百公斤的载荷投送到500公里高的太空轨道上的能力。这表明,朝鲜通过1998和2006年的两次远程运载火箭试射,不仅掌握了由众多设备构成的复杂地面发射系统技术,而且解决了第一级有多枚火箭的捆绑技术;而4月5日的这次试射,不仅验证了前两者的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第一、二级的分离和第二级的点火技术。
如果朝鲜再有一次试验完成了第三级火箭的点火呢?事实上,就发射洲际导弹而言,2009年4月5日朝鲜试射的“银河2”三级火箭距离成功仅差一步,因为洲际导弹只要第三级点火就基本成功了,而卫星还需要变轨调姿。根据2004年4月2日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在苏联解体后,朝鲜不仅得到了一批苏制SS-N-6潜射弹道导弹,而且还有一批马卡耶夫设计局的工程师受雇于朝鲜,因此美国专家根据两次试射间隔时间较短推断,“银河2”的第二级火箭很可能就是SS-N-6所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如果这个推断成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朝鲜是直接用了SS-N-6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呢,还是用高薪吸引了俄罗斯的设计师为其提供了帮助自行研制的呢?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朝鲜用于运载远程弹道导弹的第二级火箭存量是有限的;如果是后者,朝鲜就可以用相对密集的发射试验,解决第三级火箭点火以及弹头再入大气层的后续技术问题。而这正是4月5日后美、日、韩媒体纷纷推测朝鲜将进行第三次火箭试射的原因。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