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3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一季度GDP增幅8.1%,3年来最低水平。数据唯一的亮点是: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大幅超过投资,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外需不振,投资又累加地方政府本已脆弱的偿债能力,政府和学界均把希望寄托在消费,这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动力上。但3月份的民生用品相继涨价无疑给消费拉动论兜头一盆冷水:消费要挑起拉动经济成长的大梁,很多险阻等在前面。
去年房地产限购措施开始显效,“4万亿”进入倒计时,而家电汽车下乡等消费刺激措施则执行到了最后一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居民消费此消彼长,特定的历史节点终于使国人看到了“三驾马车”并辔而行的和谐局面。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0年36.8%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14.8个百分点,至51.6%,经济增长的平衡性明显增强。今年一季度,诸如家电补贴等刺激政策结束,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攀升至60.3%,似乎显示了经济增长转型已得到巩固,高质量的增长模式成型了。的确,相对于投资2.7%的贡献率,5.9%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无疑在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却并非如此:中国经济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9.7%,逐步放缓到四季度的8.9%,到了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到8.1%,绝对增长率在回落,其中投资跌幅尤甚。如果说消费在经济增量中的份额在增加,不过是相对分量罢了。
总量上,代表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反而放缓了。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7%,比2011年12月的数据还低3.4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而在此前的“十一五”期间,中国消费市场却是持续扩张,出现了明显的扩大和升级的启动信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6至2010年的5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9万亿元增加到15.7万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率18.1%,消费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只是到了2011年增速开始下降,现在,则出现了大幅度放缓。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