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谋定而后战:平津战役的谋略交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24分钟

9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21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蔡伟)


( 1948年12月,林彪(左二)、罗荣桓(左三)、聂荣臻(左一)在部署平津战役 )

蒋介石接受弃撤择守

对于华北这个自古必争要地,1948年末的蒋介石在守和撤中犹豫不决。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同样如此,他犹豫的不仅是守和撤,更主要的是战还是和;如战而不胜,则该向何地撤。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落幕,数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被林彪的四野消灭殆尽。从路过北平的前东北“剿总”副司令杜聿明那里,傅作义得知,林彪大军已高达百万(此后入关实际作战部队为83万左右),随时可能入关。四野的装备远超过其他共产党部队,不但拥有包括重炮在内的数千门火炮,还有装甲部队。杜聿明告诉傅作义,共产党统一中国的计划将在一年内实现。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从北平到北京

1949年的北京 “科技元帅”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7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