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2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苌苌)
( 2008版电影《故园风雨后》剧照 )
还是在年轻时代,伊夫林·沃的名字就被打上了各种不名誉的标记:自杀未遂,同时与男人和女人搞暧昧,苦不堪言的离婚事件以及重度酗酒。1924年,20岁的伊夫林·沃和他牛津的同学拍了一个小电影,嘲弄宗教,特别是天主教,在片中他扮演的牛津同性恋教师试图引诱威尔斯王子。但是到了1945年,已成为当时英国重要作家的伊夫林·沃,出版了据说有很大自传成分的小说《旧地重游》,在书中,天主教已然成为推动情节的重要力量,以至于小说的副标题就叫做“查尔斯·赖德上尉神圣的渎神回忆”。
译林出版社今年6月重新翻译出版了《旧地重游》。责编张远帆告诉本刊记者,伊夫林·沃在国内小众的阅读圈里多年来一直有众多忠实的“粉丝”。再版机缘源于同样喜欢这本小说的陆灏告诉他,80年代外国文学社的版本在二手书网“孔夫子”上已经炒到不可理喻的价格。之前在1999年,译林出版社出版过这本小说,但在市面上都已找不到。如今这个装帧精良的版本,依旧是北大西语系老教授赵隆勷在80年代翻译的版本,文字考究,本刊记者试图寻找译者,但无论西语系办公室还是老干部处都打听不到他了。“国内以前不太谈伊夫林·沃,但有些人把他看做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他的英文写得很漂亮,有些恶毒的漂亮,也被认为是个讽刺大家。”赵毅衡教授对本刊记者说,“很多人把这部小说读两三遍,伊夫林·沃极端的聪明可以从他对人和事的观察力以及对细节的描述中看出来,在小说中他写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像一幅有透视效果的油画。其他小说被定性后,反倒没这个动人。”
从副标题可以看出,伊夫林·沃在写作这本书时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尽管被有的评论认为宗教说教意味太浓,书中多愁善感的爱情故事和对爵士时代(“一战”、“二战”期间,宁静而短暂的那20多年)英国上层阶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描述,使这本书甫一出版就在美国成了年度畅销书。米高梅公司曾经和伊夫林·沃商谈电影改编,但因为好莱坞意图削减其中的神学元素而最终遭到拒绝。国内曾经上演过1981年英国人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11个小时的电视连续剧,被认为忠实于原著,表演入木三分。而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则是去年的事情。导演朱利安·雅罗德(Julian Jarrold)对英国古装题材似乎情有独钟,前两年拍过简·奥斯汀的传记片《成为简·奥斯汀》。现在,影迷很容易找到这部名叫《故园风雨后》的电影,只是看完电影,再看原著,才发现改编得不尽如人意。导演和编剧加进了他们自己的主张,创造了一些可能沃本人并不希望那么矛盾的矛盾。在小说中,查尔斯·赖德的确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一条重要的线,但真正的珍珠是朱莉娅和塞巴斯蒂安,而在电影中,后者不过是些木头珠子。香港评论人迈克曾对电影改编评论说,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拿掉了其中重要的一个角色阿洛伊修斯——塞巴斯蒂安·弗莱特少爷的玩具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