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星
2018-02-27·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6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星)
( 1937年10月,海明威在美国爱达荷州户外写作
)
事情始于一本新书《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Spie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KGB in America)。此书依据的史料为20世纪90年代一度部分对外公开的KGB档案。苏联解体后,很多人都在关心KGB以及它所拥有的大批档案的归宿。最后的协议在KGB和Crown Publisher之间达成。尽管协议的细节至今不曾披露,但有传说Crown同意支付KGB上百万美元,作为回报,KGB把部分档案提供给分别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两名作者,由他们合作撰写5本书。
然而,1995年,遭遇财政困境的Crown被迫中止协议。KGB方面也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这批档案。即便如此,第一本书还是于1999年问世了。美方作者是一名历史学家,身份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作者亚历山大·瓦西列夫(Alexander Vassiliev)。1987年至1990年,瓦西列夫在KGB的美国部任特工,1990年2月,瓦西列夫因政治与“道德”问题退出KGB。开始与美方合作时,瓦西列夫已是俄罗斯电视一台的播音员。两名作者的工作程序是:首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将所需档案的目录提交KGB,再由瓦西列夫前往KGB总部查阅。由于档案只能当场查阅,瓦西列夫不得不记录笔记,最终留下的笔记据称总共1115页。1996年,瓦西列夫举家“搬迁”至伦敦,这批笔记自然不会被允许出境,然而,通过某种神秘渠道,至少是笔记中的一部分仍流入了西方。2008年,瓦西列夫将笔记捐献给美国国会图书馆。2009年,另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再度与瓦西列夫合作,于是有了《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
有关“海明威曾被KGB招募”一说显然是全书的一大噱头,其中引自1948年KGB档案的文字如下: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