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1分钟
(文 / 读者)
我有一个舅舅,在北京办有一家制药厂,最近决定在老家租地,招人种植中药材,为制药厂提供质量可靠的原料。我们觉得舅舅这样做的代价非常大,500亩的山地,每年的租金就是个很大的压力,除此,他还要考虑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初加工、存放和运输,以及所招人员的培训、工资待遇和食宿等方面的问题,何况两地相距1000多公里,快50岁的他来回奔波,能吃得消吗?我问舅舅为什么不继续到药材市场上采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以此降低成本呢?舅舅无奈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现在的药材市场中假的中药材非常多,保守估计至少有两成是假货。这么多的假中药,像我这样多少懂行的人都会上当受骗。为保证质量,我不得不这样做,就像一些负责任的医药企业抛弃交易市场,直接去产地购买中药材,道理是一样的。
据舅舅讲,过去也有人在这上面作假,不过大都是以次充好,而现在,有些药贩子和摊主太胆大了,竟敢废物利用、以假乱真。他曾经亲眼看到一些人将附近药厂萃取过的中药废渣收过来,晾晒在乡下的公路上,再用筛子筛过,简单挑拣一下,装到大麻袋里,竟当做新药材流通到市场上。有个朋友就不慎买过这种药渣五味子来治疗失眠,当然毫无疗效,他品尝了一下用这种五味子浸泡出来的药汁,非常寡淡,没有药味,大小也只有正常五味子的一半。在以假乱真方面,有用独活切片后冒充当归的,有用大棚里栽培的人参冒充野生人参的,还有用亚香棒虫草冒充冬虫夏草的……这些人不但敢以假乱真,而且敢在假中药材里添加金属粉、铁丝等物,以此增重,连精明的采购商们也不得不采购了X光机和金属探测仪来辨别真伪。假中药材就是这样抬高了采购成本。更可怕的是中药材质量从来没有这么差过,再加上监管不力,中药材行业的生存遇到了最严峻的考验。
听了舅舅的这番话,我既感到惊讶,又觉得这并不单单是中药材作假的问题,也许以假乱真已经成了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要想扭转肯定不是一日之功。我担心,像舅舅这样的自律不仅不能解决这个行业的造假现象,甚至还可能在低成本的假药材面前失去竞争力。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