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三
2018-02-27·阅读时长5分钟
(文 / 李三)
( 4月25日,奥迪展出的奥迪A5
)
负责市场和销售的奥迪董事萧绅博先生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曾经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目前奥迪在中国的整个销售情况,好比只在德国的柏林和汉堡两个城市进行销售,而余下的那些城市都还没有真正进入呢。”萧绅博的比喻已经非常直白,奥迪这些年来一直都处于亢奋的状态,“我们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一汽-大众和奥迪公司携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奥迪Q3金龙驭风概念车和奥迪RS Q3概念车在北京车展全球首发。由这3款全球首发领衔,4款亚洲首发与A、Q、R三大系列共计22款主力车型构成的强势阵容,宣示着一汽-大众奥迪的市场雄心。
全球首发的奥迪A6L e-tron概念车是奥迪第一款高档C级e-tron车型,它将开启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在新能源战略合作上的新篇章。作为“全方位未来汽车解决方案”下的一款重要车型,奥迪A6L e-tron承载了奥迪最先进的未来汽车驱动技术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理解。这款动力强劲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全新奥迪A6L为原型,拥有强大的电力驱动性能,纯电动行驶里程达80公里,实现本地零排放,是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的理想选择。奥迪A6L e-tron概念车沿用了全新奥迪A6L车身上所采用的Audi ultra——面向未来的奥迪车身轻量化技术,使得车身实现了轻质与坚固。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奥迪A6L e-tron概念车承载了多项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设计和研发,比如:宽大的后排空间、多重保障的智能安全和驾驶辅助系统、可识别中文手写操控的硬盘导航系统等。
三联生活周刊:从第一季度中国车市的表现看,奥迪的销量仍然领先。你是否注意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也都开足了马力?你如何看待今年豪华车市场的变化?
萧绅博:奥迪以有史以来业绩最好的第一季度拉开了2012年的序幕。在一季度,中国整体高档车市场的增长率是34%,而奥迪在中国的同期增幅达到了41%。从整体销量比较,奥迪仍在不断增加它的领先优势,我认为,所谓“与竞争品牌缩小差距”的说法是不合适的。从去年整体情况来看,我们也在不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业绩更为理想。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现在是奥迪全球最大的市场,奥迪是否有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的担忧?如果中国市场出现波动,奥迪会有什么举措?
萧绅博:当然,中国市场是奥迪非常重要的市场。从2011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奥迪最大的单一市场。但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奥迪还有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三足鼎立”构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基础,这种稳定的格局不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领头羊,您如何看待未来5到10年的汽车市场?
萧绅博:我有这样一个预测,从高档车的市场看,至少目前最大的市场还是美国,它能够达到130万辆的销售量。我认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目前是有90万辆的销量,如果做一个大胆预测,2012年中国高档车市场可以超过100万辆,最晚到2015年就可能成为最大的高档车市场。提到未来的策略,在中国有304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而目前只在190个城市中有我们的经销商业务,由此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城市存在着扩展豪华车的空间,所以我们的市场发展余地还是很大的。
三联生活周刊:随着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奥迪如何将服务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奥迪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哪里?
萧绅博:从长期看,要想真正保证数量,一个前提就是质量要有保障,并且能不断提高。当整个销量由30万辆增加到70万辆,前提是它的质量不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受到任何影响。奥迪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和分配体系,生产第70万辆和生产第一辆车的质量没有任何折扣,这是我们在豪华车市场打拼的条件。首先我们要从生产环节把握住,也就是说,能够生产安全性能非常好的车。然后就是销售,接下来涉及售后服务问题。我们有完整的技术培训和维修培训项目,在不同的区域有专门的培训中心。今年第三季度,我们会建立一个中国的维修培训中心,它专门针对培训师进行培训。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未来奥迪将如何继续维持稳定的价格,同时又保持现有的利润率?
萧绅博: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竞争激烈的高档车市场,考虑与核心竞争对手之间的格局问题。我想,现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存在很多刺激竞争的要素。奥迪的品牌特质众所周知,它不会对所谓的市场刺激做出过激反应,因为我们对高档车或者豪华车的理解不是在于它的量到底有多少,而在于它如何销售,如何围绕产品做所有业务,其中包括:在生产上有实质性的优势,在市场和售后服务的整个链条中,都能保障其高档品质。
三联生活周刊:从全球范围看,宝马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增长很快,奥迪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在短时间内超越对手?
萧绅博:从战略上说,我们从来不曾想过,在哪一年要超越哪一个对手,在何时成为第几,这也并非是我们的战略设想。奥迪的战略始终都是针对品牌做出种种努力。去年所取得的成绩超越了奔驰,跃居第二,这种成功是我们意料之外的,超越了我们的预期。它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
对于我们来说,整个发展要比预期更猛一些,更快一些,这样的事实恰好是对我们目前战略的一种证实和认可,因此我们不需要因为这样一个事件而调整既定战略。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所遵循的现有战略,正在不断减小和竞争对手的差距,我们会继续下去。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经运作了两三年,目前研发中心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
萧绅博:说到中国的奥迪研发中心,其实奥迪在5年前就已经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奥迪开发部门的分支。我们在开发新奥迪A8的时候,在后座系统设计中,这个中心的开发人员和一汽-大众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一起,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理念,这些想法也会推广到全世界的奥迪研发中心。中国市场的销量这么大,与中国消费者需求相关的本地化研发也会越来越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从去年销量看,大部分是来自奥迪A6L。如果要实现70万辆的产能,如何计划奥迪的产品阵容?
萧绅博:在奥迪众多车型中,有若干款是极其成功的。如果达到70万辆总产能这样大的数额,将会考虑其中的比例问题。我认为可能会增加紧凑车型的比重,它在中国市场上也正在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出了奥迪A1和Q3的原因。我们判断,到2015年紧凑车型会不断发展,将成为70万辆中强劲增长的车型。
在规划市场时,我们不会仅仅从某一个内部的、静态的视角去考虑问题,面对中国市场,我们首先还是要考虑哪些车型被看好,并以此决定整个产品构架及比例。未来我们将不断强化本土化生产的强度和能力。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