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徐悲鸿与李约瑟

作者:李晶晶

2018-02-27·阅读时长8分钟

40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9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晶晶)


( 1992年,李约瑟在剑桥大学办公室内留影 )

“那是30年前,我在报社做新闻记者,当时接到一个采访任务,报道来港进行学术访问的李约瑟博士。”时为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向本刊记者回忆往事,“那时对李博士的了解并不多,为了做好这个采访,事前我做了不少功课,发现这是一位值得令人敬佩的学者。”张超群的这次采访,让他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写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人。

李约瑟原名约瑟夫·尼达姆(Joseph Needham,1900~1995),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音乐教师。李约瑟早年在剑桥大学受教育,1924年受聘为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教授,在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实验室工作,研究胚胎学和形态发生,著有三卷本《化学胚胎学》。而他在去世时还未完成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科学与文明。

世间事总是充满机缘巧合。张超群早已离开媒体,进入艺术领域,从事拍卖工作。今年初,他接到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的委托,对方表示希望拍卖一幅徐悲鸿的作品《志在千里》,画面是徐悲鸿出名的奔马图。画的款识:“四三年夏,悲鸿。李约瑟先生夫人惠存。中央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敬赠。”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每人值5美元

Facebook的社交统治力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