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98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赵帅)
( 4月12日,Facebook西雅图办公室搬迁新址。在过去的一年里,办事处的员工数量已从17人上升至90人 )
我早就忘了Facebook是什么模样,它的界面大概改过很多次了。当初注册的邮箱,时不时还会收到那里来的信,最近的一封是某个好友分享一篇文章。文章来自一个叫“卓越创新”的网站,开头就说:“手机并不仅是网络进化的新舞台,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一个开始构建我们环境的系统,影响我们的生活,决定我们和谁联系。”网站首页有若干篇文章,讨论手机设计的思路,每一篇都言之凿凿,用预言家的口吻描述未来的网络、社交和整个世界,看上两眼就觉得自己落后于时代,再多看几眼,就会跟这些预言家一起思索——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新手机?它该有多智能?
半个月前,Facebook宣布用价值1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这家小公司只有13个员工,被Facebook收购后,13个人拎起包就到Facebook上班去了。他们踏入新工作岗位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哪个是凯文·西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哪个又是麦克·克里格(Mike Krieger)。这两位联合创始人用两年的时间就把公司做到价值10亿美元,互联网分析家说,他们“充分利用了社交应用的滚雪球效应和用户强黏性,最终形成了一张利用图片构建而成的庞大社交网络”。这两个人,自然也算得上数字时代的英雄,活生生的英雄。
2010年,我看到《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作为主角的马克·扎克伯格语速极快,影片的节奏也非常快,简直有一种窒息感,那种窒息感来自命运之神的督促——如果你不把你的创意尽快变成产品,那你就失去了发财的机会;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快速成熟,你随时会被打败;如果你不盯着自己的利益,算计自己的股权,你的朋友就会出卖你;你有可能发财,你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变成个穷光蛋(相对于那些变成大富翁的同学)。Winklevoss兄弟在训练时,扎克伯格的Facebook上线了。Winklevoss兄弟去找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告状时,Facebook已经覆盖了50所学校。Eduardo还在纽约的投行当实习生时,Facebook已经搬到硅谷去了。当Eduardo还在想着怎么混进华尔街时,扎克伯格已经决定辍学,继续在硅谷创业了。这或许是年轻人不同的命运选择,但最终的胜利者用金钱标出了自己的身价。与扎克伯格相比,贵族兄弟Winklevoss的“老资本主义”显得太迂腐了,Eduardo的“金融资本主义”也显得太笨拙了,扎克伯格是比尔·盖茨所言的“创新型资本主义”的“新英雄”。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这样总结——扎克伯格说明了“执行力”的重要,创意不值钱,我们必须把一个想法尽快地变成完美的产品。也有人老调重弹——扎克伯格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改变世界。”这句话,简直是“创新资本主义”的信条,那些聪明人坐在电脑前,想着改变世界,也想着改变自己——变成个“英雄”。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