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的前半生》的三个版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620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9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苌苌)


( 1959年,溥仪在战犯管理机关中劳动改造的情形 )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一共出过三个版本,在出版界分别被称为灰皮本、全本和定本。三个版本都是不同程度的政治契约。“灰皮本”是溥仪写就的45万字的版本,最原汁原味,1960年出版,但印数有限,且只限政法系统和史学界一定范围内购买阅读。“全本”是经过李文达(未署名)改写后的版本,主要删去了灰皮本中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自省性文字,增加了大量史实,共50万字。后来全本送各级领导审阅后,依据修改意见删去了16万字,这就是从1964年出版至今,发行了将近200万册的“定本”。这样的发行量意味着它至少有1000万的读者,推动了真实情况的进一步浮现。200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全本,最近又重新出版发行了灰皮本。

20世纪50年代,溥仪作为伪满战犯,在公安部所属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管理所要求每位在押的伪满战犯写反省笔记,几乎所有人的题目都叫做“我的前半生”。从1957年开始,溥仪在他的反省笔记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口述《我的前半生》,由溥杰代笔(溥仪刻意不留字迹),历时一年半左右,在溥仪获得特赦之前完成。他的妹夫万嘉熙,以及一同关押的蒙奸兄弟甘珠尔扎布和正珠尔扎布为了减刑,帮助刻蜡版,日夜工作。印出的油印本,由战犯管理所送公安部领导传阅并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参阅,引起浓厚兴趣。周恩来在看过灰皮本后,对溥仪说:“你的东西基本上是要与旧社会宣战,彻底暴露,这是不容易的事,末代皇帝肯这样暴露不容易。”得到肯定后,1960年初,群众出版社赶印出少数《我的前半生》,发至政法系统17级以上的干部,因为其灰黄色的封面,后来被称为“灰皮本”。

灰皮本总的来说原汁原味,编辑孟向荣介绍说,除了改了错别字,及人名、地名错,其他一律没做改动,也保留了溥仪某些自造的表达方式,比如“野望”是想说“野心和欲望”。“灰皮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溥仪的心态,他记述的宫内生活比较真实,其次是版本带着时代的真实痕迹,和后来的全本(溥仪也参与其中)反映了溥仪在认识上叠进的变化。”溥仪的文笔并不很差,在地理上回忆北京时,往往带着抒情的优美的笔触。当时没有条件查资料,溥仪全凭自己和周围遗老的回忆,以及一本叫做《清宫十三朝演义》的野史作为参考,但叙述的事件极繁、涉及人物众多,而写到他自己的生活,经常涉笔成趣,令人忍俊不禁。但涉及会被定罪的历史问题,溥仪就显现出避重就轻,为自己辩护的倾向。比较后来的全本,灰皮本还有大量的意识形态影响,书中自嘲自骂的地方比比皆是,几乎每段叙述完事实,他就会把自己责骂一通。“从内容上看,当时的溥仪带着严重的犯人心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学泰对本刊记者说,“他渴望出去,比较随意地采取当时社会上最容易被接受的结论,讨好关押他的部门。”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的2010

9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