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2-26·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616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谢九)
( 11月13日,上海某楼盘开盘当日,急忙赶来的购房者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经历短暂回落后迅速探底回升。与经济复苏如影随形的是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大到房地产小到蔬菜价格,无一不是涨字当头。
面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各种物价上涨,很多人归咎于过去两年政府为救市而采取的超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果关系固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种指责多少有失公允。作为全球范围内复苏最为强劲的经济体,中国经济今天面临的价格上涨,其实不过是快速复苏所必须承受的必然代价。经济学的选择从来都是两难,如果过去两年没有超常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国经济或许可以避免今天的通胀困局,但跷跷板的另一端则将是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和大规模失业。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政府在危机爆发时,以行政手段代替失灵的市场机制,大政府的作用显然是利大于弊。
不过,随着危机逐渐散去,市场机制已经逐渐恢复活力,当初在金融危机下体量迅速膨胀的政府,应该将更多的空间还给市场本身,而不是将危机时刻的大政府角色,延续为市场经济的常态。比如近期有关部门的行政限价、对于房地产市场过多的调控,以及煤炭、航空等领域的国进民退……政府体量在危机之后继续膨胀,干预市场的热情依然高涨,这对中国经济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