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块“模范地”后的城乡关系

作者:陈晓

2018-02-26·阅读时长13分钟

40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9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晓)


( 复垦后耕地增多,年近70岁的程云先还是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耕种 )

“地票”制度

2010年8月,重庆市发布了《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户改意见》),推出一个宏伟计划:至2020年,将该市户籍的1000万农民转户成为市民。这是中国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进城运动。重庆目前总人口3000多万,其中只有1200万为城镇户口,其余2/3均为农民。户改政策表明,重庆市力图扭转“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而计划中的转户数量相当于一个比利时或者葡萄牙的全国人口。

这也是中国城乡统筹试验进入深水区的尝试,而决定农民身份变化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就是土地。是否进城的选择,关系着农民是否愿意并有信心脱离千百年来安身立命的土地,进入一个规则完全不同的工业社会中求发展。如果再联系重庆市的发展现实,更能发现转户将为重庆市最紧缺的经济要素做出贡献。根据重庆市国土局提供的数据,重庆每年因为产业发展,需要的土地量与国家拨付的建设用地指标之间,已经出现了50平方公里的用地缺口。

文章作者

陈晓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2人

社会调查、徒步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钓鱼岛的国际政治地理

10年保钓那些人与事

9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