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狼厅》:还原一个爱与狼性并存的克伦威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10分钟

9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4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苌苌)


( 描绘亨利八世驱逐安妮·博林的版画 )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历史小说《狼厅》,在去年击败库切的《夏日》等作品,获得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布克文学奖。小说以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人生为线索。在历史上,克伦威尔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父亲是个铁匠,在都铎王朝时期,阶级观念森严,这样出身的人基本不可能爬上高位。但克伦威尔一直做到亨利八世的财务大臣、掌玺大臣、首席国务大臣,力促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为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曼特尔向本刊记者解释为什么选择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创作原型时说,一个历史原因是:“克伦威尔进入亨利八世政权核心的那9年,正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英国国王脱离罗马教廷的制约,克伦威尔功不可没。《圣经》被翻译成英语,变得人人唾手可得。人与神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但亨利八世与罗马的决裂,也导致英格兰四面树敌,是英国以防御性姿态站在欧洲面前的开始,也是英国民族主义者应运而生的开始。”

小说从15岁的克伦威尔遭父亲毒打的一幕开始。曼特尔有意让读者通过克伦威尔的眼睛看世界。“就好像有台摄影机架在他肩膀上一样。”曼特尔说。实际上,父亲的暴虐,导致了克伦威尔人生中重要的两个面向:一是他从此离家出走在欧洲游历,奠定了博学多识、狡黠精明的基础;再一个是树立了他温和的家庭观。他从未打过孩子,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远离宫廷的黑暗权术,儿子长成一个悠闲的绅士,他觉得很欣慰:“只有受福佑的孩子,才有资格长成这样精致的人。”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钓鱼岛的国际政治地理

10年保钓那些人与事

9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