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鸡、鸭、鹅及其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2分钟

4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1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殳俏)

鸡鸭鹅永远是田园农庄里富有幽默感的一景,这些体形迥异的家伙们爱好成群结队,族和族之间却又势不两立,在饭桌上它们竟也落得如此下场——有百鸡宴,有全鸭席,或者你点一整套关于鹅的料理也不会奇怪,但如果你要了鸡又要鸭子,就连最乡野的小餐馆的服务生小妞儿都会皱着眉头说:“可是您已经要了鸡,还要鸭子干吗呢?”

《法国烹饪》杂志的编辑维萨林说过:“鸡对于厨师来说,正如画布于油画家。”鸡肉最早被食用,烹饪的方法也最多。4000多年前,便已经有人类开始琢磨怎么把鸡做得更好吃了。但那时候的鸡应该还是野生禽类,肌肉太发达,肉太柴,味道太粗糙,加上那时候的人应该也只擅长烤,并且是烤得完全熟透了的那种,所以两者倒也相得益彰,未经驯化的肉被狠狠地烤一下,虽老,却是越嚼越香。鸡的黄金时代应该是在被人们彻底家养之后和大规模养鸡场化饲养之前,那时候谁家不养一小群鸡,放任在屋前屋后的草地上啄食虫子,吃点杂粮,除了领头报晓的老公鸡外,其余个个都被养成了丰腴圆润的肥鸡。彼时的偷鸡贼也令人羡慕,虽然可能遭女主人的竹扫帚痛打,但一旦得手之后,那只肥鸡无论是蒸是煮,是炒是爆,都能流出一厚层金黄的鸡油来,其肉质之鲜嫩多汁堪比山脂海膏。

而如今,要找到一只鸡皮蜡黄,肚子里大坨鸡油金灿灿的走地鸡实属不易。且全世界人民都将此怪罪到那些粗鄙无知,只懂将鸡的大块肉裹上点粉炸来吃的美国乡巴佬身上。有人说,由美国人培养出的鸡就像他们一样有肉无脑,尝一下味道,只是大块大块的无味的死肉,骨头则是细溜溜的一根,一碰即碎,这样的鸡不仅失去了鲜味,也失去了尊严。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穿普拉达的人

中国消费者改写奢侈品消费规则

7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