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力莎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01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俞力莎 蒲实)
( 10月29日,阿根廷前总统基什内尔的灵柩运回他的家乡安葬,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为丈夫祈祷 )
2003年5月25日,刚就任阿根廷总统的基什内尔在国会发表就职演说。他提出,在经济上,将逐步脱离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方向,选择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来挽救阿根廷;在对外关系上,不再一味迎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而与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展示出自己与过去的当权者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此时,他接手的阿根廷刚刚从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复苏:57%的贫困率,20%的失业率,1600亿美元的债务,混乱的银行体系,糟糕的国际信誉,以及国内政治分裂和社会治安恶化——百废待兴。
基什内尔来自南部偏远小省,其貌不扬,还有点斜视,看起来毫无领袖魅力。他赢得总统大选似乎就是个意外。如果不是前总统梅内姆在第二轮退出选举,如果不是梅内姆的反对派力挺基什内尔,他绝不可能凭着22%的选票就问鼎总统宝座。他在圣克鲁斯执政12年的优良政绩是他最雄厚的资本,而这个小省的人口不过20万。
就是这样一个总统,决意改革。在基什内尔的前任梅内姆总统执政期间,阿根廷在美国的要求下全面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经济与货币政策主权事实上完全交给美国。阿根廷中央银行降格为“美联储阿根廷分行”,本币比索成为“换了头像的美元”。人们曾讥讽说,阿根廷是“由梅内姆管理,由布什掌权”的。他们迫切盼望着一位能够独立自主的总统,让阿根廷的命运掌握在阿根廷人自己的手中。但改革不易。“他不仅要与富有权势的财团抗衡,还要抵制住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反对意见,他们坚持认为,基什内尔的政策将会把阿根廷引向灾难。”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韦斯博若特这样告诉本刊。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39人
中读内容总监,为各位中读er服务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