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铭石书

作者:刘涛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83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6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书籍史专家说,石刻文字、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过去称为钟鼎文,现在习称金文)是我国最早的书籍,这些“初期书籍”,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或者说,由刀刻完成。


( 最初的隶书石刻——西汉《霍去病墓刻石》(约前117年以后) )

殷商甲骨文是王室档案文书,当时只有占卜的巫师、刻写文辞的史官才能见到。在甲骨文出土的19世纪末期以前,无人知道。所以古人一直认为,古老的文字是先秦时代“镂于金石”的古篆。金石质地坚固,适合长期保存文字。许多西周青铜器铭文以“子子孙孙永宝用”作为结语,汉朝碑文的结束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刊山取石,表谥定号,垂之亿载,以示昆苗”,“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制作者的这类话语,寄托了他们“传遗后世子孙”的愿望。

古人整理研究青铜器铭文、石刻碑版文字,始于公元11世纪,形成了一门以著录、释字句读、断定年代、考证史实名物为主干的学问,名为“金石学”。古代的文字学家和书家都很重视金石文字,但指向有所不同。学者看重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古文篆书),研究组织结构和演变规律。书家以金石文字为书法资源,取法较为宽泛,既有先秦的“古文字”,也有汉唐碑刻上的“今文字”(隶书、楷书)。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也有一门近似我国金石学的学问,称为“铭刻学”(Epigraphy),属于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西方考古学引进我国之后,传统的金石学演化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问。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刘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风寒、风热与感冒

中国体系中的甲型H1N1疑题

7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