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84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殳俏)
长久以来,一家百货公司最吸引我的,永远不是那些透着冷傲劲儿的设计师品牌的服装柜台,也不是排列得眼花缭乱的鞋履柜台,更不是摆放得犹如路易十四的起居室一般连穿梭其中都要小心翼翼不要打坏水晶杯的家居柜台。如果说以上物品的诱惑以及那些解决诱惑的过程好像吞下了十十足足的开胃冷盆以及炙烤主菜,那走向美食部的感觉更类似期待甜品上桌的心情——不用太现实,不用太紧张,可以尽情幻想,可以将前半段折腾你的乏腻一扫而光。步入一间好的百货公司的美食部如同步入天堂,你可以尽情欢乐,反之则犹如走岔了去天堂的路口,等待你的可能是无聊、失望甚至是口腔溃疡。
通常,一闻到美食部的味道,整个百货公司的购物气氛就立即显得生动起来,端着的架子可以全部卸下,热烈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当然,美食部不可能是封闭的,不可能是一定要你走近它,才会感染到这么轻快而兴奋的情绪。烤面包的味道会飘啊飘,巧克力塔的味道也会飘啊飘,甚至是生肉的味道也会飘啊飘,一下子就飘到了邻近的文具部、儿童部或者是少女服饰区,你想要装矜持都来不及,因为你可以远远地就看到,光顾那里的客人可要比逛着内衣或皮具柜台的客人身手敏捷多了,当然,情绪也高涨多了。加上美食部的售货员也不像卖钻石或名牌包包的女孩儿那么苍白而高高在上,他们显然更加愉快,更加善于煽风点火,于是,就算是已经拎着一堆来自其他区域的大包小包,美食部的顾客仍然会英勇地左一包巧克力糕饼,右一块上好的布里奶酪,只是稍有空闲的食指还凝在半空中指着一条看上去新鲜无比的羊腿发呆,到底要不要一起买下呢?
美食作家吉娜马莱描绘她最喜爱的伦敦哈罗兹百货的美食部,说在上世纪的50年代,她母亲带领全家搬离了夕林福德,到伦敦定居,找的就是临近哈罗兹百货的一所房子。当初她母亲嘴硬地坚持说,她看中这所房子是因为看中了里面的中央供暖设备,但事实是,她不过是看上了拥有全伦敦最好美食部的哈罗兹百货。“如果看到里面的生食,你会把英国菜难吃的念头抛诸脑后。一大堆带毛的野味铺满了大理石柜台,苏格兰牛后腿就挂在钩子上。春天时,有整只羊羔肉出售,就吊在墙上。8月,来自苏格兰旷野的松鸡冲进了顾客的视线,这天是松鸡猎季的第一日。另有北海海鱼的陈列展,这些当日鲜货摆得漂亮极了:猩红的大对虾,两只眼并排着的比目鱼,细小的银鱼。”同样的眩晕感,也经常出现在岸朝子女士的著作中,指引着我在伊势丹或三越百货的庞大食品部中迷失方向,不知道是先去买宇治抹茶和十胜小豆做的夏季限定小甜饼好呢,还是去买白桃味道的烧酒好,或者可以先去deli&boulangerie吃一个熏野鸡、鹿肉以及野猪肝的冷食拼盘,但很明显,我已经找不到和我一同前往的好友,刚刚她明明还提着四大只购物袋在我身边愁眉苦脸,但一转眼工夫,也许她已经在虎屋或者青木定治的柜台迫不及待地吃起当日推荐甜点来了,光剩下我,犹如一颗找不到方向的彗星,在浩瀚的美食宇宙中心慌慌地独个儿打转。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